去年以来,国内消费金融进入行业快速发展期,各种乱象与问题也层出不穷。由于相关监管以及法律不健全,无资质经营、非法集资、风控缺失等问题在几乎所有的消费金融平台中存在。
和讯网消息 去年以来,国内消费金融进入行业快速发展期,各种乱象与问题也层出不穷。由于相关监管以及法律不健全,无资质经营、非法集资、风控缺失等问题在几乎所有的消费金融平台中存在。
而在今年央视3·15晚会播出之前,无论是媒体圈内,还是消费金融圈内,消费金融行业都在热议行业会上榜,但意外的是,晚会中并未见踪影。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消费金融用户维权的问题不可忽视。
2016年,和讯网曾就消费金融行业内存在的问题,推出“中国消费金融观察”总计8篇系列报道,在行业内引起震动。但至今,此前报道中反映的行业问题,似乎仍未有解决的迹象。
2017年,是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的第十个年头,从行业来看,今年也是发展关键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行业自律、监管,是摆在消费金融行业的头等大事。为此,和讯网消费金融频道针对投诉热点,再次对消费金融行业违规行为进行盘点,希望借此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欺诈式”高利率诱导贷款
众所周知,消费金融公司的用户贷款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消费,然而由于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客源来自于线下,用户受业务人员的欺诈、诱导、模糊高利率的现象严重。
比如此前,佰仟金融借款人孟女士向媒体投诉:“办理分期时,佰仟门店的业务人员只告知她要收取本金和利息,其他费用提都没提”;另一位借款人王晓(化名)则反映:“佰仟金融的风险提示根本没有,自己借的是12期结果莫名其妙就变成24期了,不仅利息翻倍,还增加了很多之前没有提到的费用。”等。
隐藏高利率,将其模糊为各种“费用”,是很多消费金融公司惯用的手段。之前,自媒体平台野马财经通过“佰仟金融内部人士”张卫(化名)拿到了一张佰仟金融的还款单,我们可以看到,以用户借款3300元分期24期为例,需要缴纳每月1.75%的利息,虽然利息合计为769.74元。
但是消费者还需要缴纳客户服务费594元;财物管理费892.12元;增值服务费554.4元;随心还服务费360元,各项收费(逾期除外)高达2399.52元,占到了借款本金的72.7%。两年的借款成本高达96%。详见下图:
和讯网消费金融频道为此向佰仟金融询问相关情况,但对方表示不予以回应。
而根据佰仟金融此前向全景网的回应,其认为市场上存在部分用户之所以所缴纳的利息过高,实际上是违约导致的罚息等费用的累计。
然而司法解释对于高利贷的定义区间在于24%-36%的利率水平,如果按此定义,上述企业最终收纳的费用已超过这个标准。
风控缺失 依赖暴力催收
目前,因贷前用户征信空白,信息真实性差,贷中用户信用意识不强,还款意愿低等风控手段不强等因素,大量平台为了控制坏账率依赖贷后催收。
暴力催收源自于超高的不良率,据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此前公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财务数据显示,其不良率达10.37%。而苏宁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我们绝对不是不良率最高的,很多面向大学生提供分期消费的平台,不良率超过25%。”
目前,电话催收是当前消费金融公司运用较多的催收方式,但是普遍效果不理想,因此大量消费金融平台委托职业催收公司,违法暴力催收屡屡发生。
在佰仟金融贴吧,用户被暴力催收的书目巨大,和讯网消费金融频道截取了部分短信留言及律师函,而除了律师函之外,其余方式均涉嫌非法催收。
相关企业在催收方面的不合规操作有律师指出,对于个人消费者而言,因为催收属于企业的自立救济行为,其在催收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得分情况看待。只有证明了催收人员确实在不当场所催收,或肢体冲突等情况下,个人消费者通过有效的自行取证的,其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校园贷、培训贷荼毒学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校园贷领域出现了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的局面。此前教育部连同银监会接连下发了多个整治校园贷的通知,也陆续有平台退出校园市场。与此同时,不少“培训贷”接档校园贷,慢慢浮出水面。
《深圳市2016年消费投诉情况分析》中显示,金融服务投诉激增,互联网金融成投诉焦点,“在消费信贷价格和合同问题方面:主要投诉佰仟金融服务、分期乐等金融公司利息过高、限制提前还款、随意收取高额滞纳金等。”同时从公开资料显示,上述平台中多数尚未持有消费金融牌照。某律师所律师认为,作为类金融企业,需要在界定的区间内诚信经营,小贷牌照和消费金融牌照仍有差别,这类企业承担的应该是一种撮合业务,而非直接的放贷。
针对企业金融服务的投诉问题,分期乐向和讯网消费金融频道表示消费电商平台的投诉现象比较常见,个例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分期乐在限制提前还款方面只针对特惠商品有此要求,并在相关合同中会有所体现。
而大多“培训贷”骗局具有“假招聘”、“真培训”、“高额贷款”、“高利贷”等性质,虽然基本都宣称无息贷款,和讯网消费金融频道调查发现,“培训贷”年利率大多在15%-25%之间,贷款1.5万元,24个月总还款额超过2万元。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戴晓凤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就指出,校园贷打着“无需抵押物”、“无需担保人”、“低利率”的口号,诱导学生借贷,这本质上就是“裸贷”,风险非常高。
以上是消费金融行业用户维权重点。对投诉率居高的企业,和讯网消费金融频道将进一步跟踪调查,消费金融行业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和讯网将持续关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