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先是《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一纸令下,雷声大噪;后又《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重锤落地。一步步把现金贷往悬崖上逼,其中涉及相关业务的消费金融平台和银行的助贷关系,也被一拍而散。
屋漏偏逢连夜雨,先是《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一纸令下,雷声大噪;后又《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重锤落地。一步步把现金贷往悬崖上逼,其中涉及相关业务的消费金融平台和银行的助贷关系,也被一拍而散。
不过,监管关了一扇门,你就会发现一扇窗。
被银行所抛弃的平台迅速瞅准了民间资管机构,通过一种叫“pre-融资模式”的新型助贷形式,为其续命。
即便操作复杂并且触及监管高压,仍然有平台为了生存铤而走险……
◆ 银行助贷模式叫停
丁毛晨一个上午已经下载了10余家现金贷平台,注册、验证、认证、申请……最终无一例外都因信用资质不足而被拒绝放款。
眼看着另外两个平台的还款期限就要到了,工资也都在月初还了另一部分现金贷借款,现在他只能再找其他的“好心”平台放款,从昨天2万额度的申请到今天1000额度的申请,即便已经做了很大的“退步”,但还是没有平台愿意帮助他。
现金贷业务萎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现在在融360等各大借款超市,能放贷的平台也从原来的数十上百平台减到了7家左右,即便申请,通过率也极低,并且几乎都需要到线下门店进行贷款业务办理。
“现在风声紧得很,扛得住牌照的平台可能倒在了利率上,扛得住利率的最后还会倒在资金来源上。”业内人士表示,监管一浪接一浪,大多数现金贷平台都吃不消,同时涉及相关业务的消费金融平台(此处不排除某些打着消费的旗号专注现金贷的平台)也一筹莫展。
在一批批倒下的平台中,最不甘心、挣扎最剧烈的也是他们,毕竟牌照过了关,还能严格控制下利率,但还是敌不过最要命的助贷严查。
*资料:助贷
即由消费金融平台与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前者提供获客、面签、风险审核与消费贷款定价、贷后管理等服务。
后者提供低成本资金对接借款人贷款需求。最终银行从中得到稳健的资金拆借回报,消费金融平台则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扩大业务规模同时,赚取更高的业务利润。
目前市场上,银行参与的助贷模式共有三种,一是保证金模式、二是配资模式、三是联合放贷模式。
某消费金融平台负责人赵诚对此深有体悟,据他称:“与银行的助贷合作差不多都停了,这导致平台现金贷业务运营模型被迫再度调整。”
赵诚表示,在《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出台后的一周内,与他们开展助贷资金合作的三家银行接连发来紧急通知,要求逐步暂停助贷业务。即银行资金不得再借给新借款人,存量业务到期后不再续借。
此前他曾做过内部测算,通过银行助贷资金利率在7%-8%之间,当把坏账率控制在3%以内,平台消费金融业务基本能在36%产品利率上限规定下实现盈利。
但现在银行抽离,使得平台不得不找其他高成本资金替代,整个业务将遭遇亏损压力。
◆ pre-融资模式
和赵诚一样,另一家消费金融平台的创始人CC也感受到了监管的不友好:“如今,助贷业务规模被大幅压缩已成定局。”
他表示,由于历史原因,有这一困扰的大多平台都是无法用运营数据证明自己能在不同经济周期变化过程中保持低坏账率,因此早前90%的平台都是以“抽屉协议”的形势吸引银行助贷资金的参与。
在近期风声趋严的情况下,个别平台为了挽留银行以延续兜底模式,甚至不惜引入第三方融资性担保机构,将此前的兜底抽屉协议阳光化。当然,这样的代价就是需要付出更高的助贷合作成本。
就像牌照一夜炒至6000万一样,看准势头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瞅准时机也准备来捞一笔钱,除了担保收费高达担保额的5%-6%意外,平台还需要额外缴纳一笔风险储备金,作为担保机构的前期兑付金。
绕来绕去,委曲求全的消费金融平台最终无钱可赚。
赵诚坦言,近期他尝试引入风险共担的助贷合作模式,以此获取银行低成本资金延续消费金融业务定价竞争力。
但问题还是回到原点,由于平台无法提供符合规范的坏账率、逾期率等运营数据,以及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平台业务收入能否覆盖所有成本支出,希望仍旧渺茫。
经历过绝望的折腾,就经得起希望的惊喜。几经辗转,赵诚了解到了一种获取低成本资金的新方法:借助与民间资管机构合作运作PRE-融资消费信贷资产。也就是“pre-融资模式”。
*资料:pre-融资消费信贷资产
消费金融平台将旗下优质消费信贷资产打包,定向出售给民间资管机构,等到时机成熟或监管松动,消费金融平台再将这部分消费信贷资产设计成交易所上市的消费信贷ABS产品,民间资管机构资金得以顺利获利退出。
据悉,目前民间资管机构的年化收益预期基本在7%-10%之间,与银行助贷资金收益要求差别不大,不大会对消费金融平台助贷模式利润构成较大冲击。这样一来,这些与消费金融平台合作的民间资管机构就相当于替代了原来银行的角色。
据观察君了解,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类似的例子:
3月份江苏银行联合德邦证券发起200亿元规模的Pre-融资投资基金专注互联网消费信贷资产投资;
6月份中腾信联手中证信用、中航信托成立“天腾结构化6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资金用于向中腾信推荐的工薪阶层借款人发放小额消费借款,形成消费金融资产,未来根据实际情况发起ABS。
◆ 或将触及新的监管高压线
事实上,这款“pre-融资模式”的助贷方式,行径过于复杂,实操性不强,同时也伴随着很大的风险。
跟当初为了挽留银行一样,跟民间资管机构合作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为了降低自身投资风险,消费金融平台私下给资管方提供坏账兜底承诺;也有平台为促成合作将民间资管机构操作“入股”,以明股实债方式将这笔投资资金转化成企业注册资本金,从而令相关业务变得“合规化”。
不过,在金融领域资金来源方面,监管明确禁止通过网络小贷平台进行非法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为公司融入资金以及禁止未经批准同意开展信贷资产转让及相关业务。那现在民间资管机构与消费金融平台的资金流动会否触及此类红线不得而知,但风险显而易见。
此外,这类合作能够开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少民间资管机构没有向相关部门报备这类业务规模,也就是说他们可以绕过监管运作更多消费信贷资产出表,以此扩大资金杠杆倍数推动业务规模扩张。
事实上,早在几年7月,多家消费金融企业就因资金问题放款延迟、放款限额甚至无法放款等。彼时,在资产证券化市场,消费金融企业的融资渠道也在进一步收紧。
加上小粉金融行业参与者鱼龙混杂,非持牌机构的风控能力大多较差,主要靠较高的实际年化利率来掩盖风险。而由此造成的共债风险也越发明显。
“逾期爆发,最终造成的后果可能就是早些年台湾、韩国的卡债风暴。”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已经对消费金融此类“pre-融资模式”助贷行为有所察觉,银行抽身、民间资管机构严查都有意警示。
但这条路只是少部分有“手段”的平台才有的续命资本,于大多数平台而言,他们还在牌照、利率、资金的悬崖上徘徊,犹豫着是跳下去来个痛快,还是和“猎人们”再周旋一番……
如此往复,有人认为监管正在把网贷逼上绝路。但合规总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对于有些平台而言是赶尽杀绝,但在某些平台看来却是商机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