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金融为谁服务?

  • 来源:经济观察报
  • 发表于: 2017-12-21 15:41:15
  • 责任编辑: ningdi

近日,在美上市的中公司披露三季报,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概念的公司业绩表现不俗,盈利能力可观。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

近日,在美上市的中公司披露三季报,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概念的公司业绩表现不俗,盈利能力可观。

报告显示,在2017年第三季度,趣店净利润6.507亿元(约合9780美元),拍拍贷5.414亿元(约合8140万美元),宜人贷净利润为3.030亿元人民币(约合4550万美元),和信贷净利润为0.836亿元(约合1270万美元),信而富净亏损为2917.32万元(440万美元)。

不仅净利润数据颇为亮丽,交易总额及注册用户数等数据也较为抢眼。趣店交易额达256亿元,同比增长218.8%,交易笔数达2670万,较去年的笔数1100万同比增长141.7%。拍拍贷累计注册用户达到5758万,撮合借款交易总额210亿元,营收达到12.503亿元。宜人贷促成借款总额121.85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117%。和信贷促成借款总额2.736亿美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较上一财年同期增长126.7%;实现净收入2120万美元,较上一财年同期增长311.5%。信而富单季度新增借款人93.1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804%。

自11月以来,监管层已出台多条政策对现金贷、互联网小贷等业务进行规范,可能将影响上述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第四季度业绩。

为何中国的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发展如此迅速?

中国近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物质已较为丰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也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谁向互联网消费金融借款?

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一季度更是高达77.2%。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就业形势良好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为稳定消费需求打下了坚实基础,明年消费将继续保持稳定。一方面,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仍在加快,养老、医疗、健康、教育、旅游等服务消费不断加速,另一方面,网络购物、共享单车等新模式带动新兴消费发展。

“2018年中国经济将略微减速,但硬着陆的风险非常小。”渣打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丁爽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为完成2020年经济总量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经济增长6.5%是底线,但是2018年不是真正的底线。

根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2018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的预测,今年全年GDP增长将在6.8%左右,2018年将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在6.7%左右。世界银行预测,2017年中国GDP增速将为6.8%,到2018年,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6.4%,2019年将达到6.3%。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对明年国内整体经济走势做出预估,提出明年的GDP增速将略低于6.8%,“略低”主要来自于供给侧改革、环保等政策的抑制,而不是来自于需求下降。

虽然经济增长可能会较今年略低,但消费需求并不会降低。消费能力提升的背后不仅在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也在于消费金融服务可获得率的提升,消费金融行业已傲立在风口。

“在消费升级大浪潮驱动下,未来几年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广阔,互联网金融机构,电商、支付机构都在厉兵秣马鏖战消费金融大市场,整个消费金融市场成为蓝海市场,蕴藏着银行业未来巨大的发展机会。银行业在其中将发挥自己所长,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消费金融市场找到自己的一片发展空间,让消费金融市场焕发应有的活力和潜力,成为金融生长的一种新常态、新生态。”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称。

然而,银行的服务门槛相对较高,更多注重消费和当前的生活品质的年轻一代消费者由于信用较低、缺乏足够的征信数据,难以享受银行相对低利率产品,转而投向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及小贷公司等。 南都金融研究所与万惠金融研究院发布的《2017新青年消费金融白皮书》显示,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青年人群正在成长为消费主力。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这一人群推崇更高品质的生活品质,是愿意花钱,也是更懂得花钱的一代。相较于走“储蓄消费”路线的父辈们,新青年对于储蓄和信用消费的态度更加开放。在消费方式的选择上,信用消费已经成为他们的消费习惯,他们更擅长通过消费金融产品来提升生活质量,以及进行财务规划,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根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数据,80、90后人群合计4.1亿人,共占比30%。随着90-99年出生人已步入18-27岁,消费能力逐渐提升,成为引领消费的新人群。根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7消费金融洞察报告》,短短4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从60亿猛增到4367.1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7%。 除了年轻人消费群体外,还有一类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也不可小觑。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家庭部门的信贷增长迅速,且消费信贷的增长高于房产信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信贷向非银行渠道借款的倾向明显上升,互联网消费金融在用户规模和渗透率上也都逐步上升,消费信贷逐渐向线上转移。相比非工薪家庭,工薪家庭更愿意选择互联网消费金融。从信贷需求额来看,工薪家庭平均信贷需求额为26.5万元,远高于非工薪家庭的13.3元。但工薪家庭的借款来源有89.8%来自银行,剩下的10.2%来自非银行渠道包括亲朋好友、消费金融公司、民间金融组织等。

亦即:年轻一代和工薪家庭更愿意选择互联网消费金融。

为什么不选择银行?

《中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报告》数据显示,15.7%的工薪家庭选择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资金,这一占比远远高于非工薪家庭的4.3%。无论是工薪家庭还是非工薪家庭,选择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最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其使用方式灵活。

“以前就做银行的电子银行,我们觉得守住每一个人的资金安全是商业银行的DNA,20年过去了商业银行市场发生了变化,80、90后消费习惯以及科技手段让我们更好的给他们提供体验更好的服务,安全性变得更加的适中更加贷后的领域。”12月16日,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王海霞在由金融城、新金融联盟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表示,现在借钱的金融行为加入了互联网化概念,让冷冰冰的借款行为发生了娱乐化,刺激了消费者的兴趣和习惯。总体来讲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概念深切的走入了消费金融每一个环节,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场景的融合,贷前贷中贷后各个方面发生一些冲击,对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整个链条注入新的能量。

银行组织架构及产品类型显然在快速迭代,无论是银行个贷部的房贷车贷,还是信用卡中心,以及越来越多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如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招银消费金融公司等。

“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领域应用最大的瓶颈是数据。”王海霞认为,人工智能依靠数据和特征,但无法回避隐私的保护,其次在于信息共享,以及如何挖掘银行内部沉睡的数据。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分为三大模块: 一是由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建设的征信系统,包括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二是各地政府部门主导的区域性的征信系统;三是由市场上的信用评级公司、信用担保公司等组成的征信系统。

《中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报告》认为,虽然有央行的征信系统,但由于其数据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信息上存在不足。另外,民间从事信用信息管理业务各个信息平台和机构,都是主要负责自己的信息,不进行共享流通,割裂各自的流通性,形成“数据孤岛”的现象。为了实现行业的信息共享并有效降低风险成本,由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首批个人征信牌照试点的8家机构联合成立的“个人信用信息平台”已经初露端倪。该平台将会把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盖到的个人客户金融信用数据纳入,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 “近期银行都在思考如何在消费里面提高效率,围绕消费金融两个关键的难点:一个是获客,一个是风控。”渤海银行董事会秘书兼战略发展总裁赵志宏称,作为传统商业银行,很多业务要自动化的完成,过去线上线下整个的场景没有结合那么高,现在要跟各种各样的新的风口结合,线上线下服务效率都面临着提升,如果没有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大数据分析将缺乏基础。


相关标签:
互联网
消费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