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招联消费金融公司董事总经理章杨清在“2017中国首届信用科技与普惠金融论坛”上透露,招联消费金融目前客户超过1200多万,人均授信金额约为5000~6000元,放款额超过1400多亿,不良率大大低于银监会同业水平。
8月5日,招联消费金融公司董事总经理章杨清在“2017中国首届信用科技与普惠金融论坛”上透露,招联消费金融目前客户超过1200多万,人均授信金额约为5000~6000元,放款额超过1400多亿,不良率大大低于银监会同业水平。
章杨清在这次发言中提出了若干观点:
——信用基础数据是“甘蔗中间最甜的部分”,“谁掌握了客群的信用基础数据,谁就最有可能最低成本”;
——当前的信用基础设施已成为消费金融生态重要一环,跟世界格局差不多,也是一超多极众小的格局,形成比较完整的生态链、有较高标准的信用基础服务输出的大平台不超过两家;
——信用基础设施升级要靠集约化、多元化、市场化、去中心化;
——Fintech基础架构上,由于欠缺成本压力、业务连续性受到严格监管、存量系统存在资产和人才结构包袱,传统金融机构已落后互联网巨头三到五年;互联网巨头比传统金融机构更了解和更能有效触达客户;
——信用基础完善了以后,未来的竞争不在于风控能力,关键的核心在于体验,运营的效率以及成本,包括资金的成本。
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由招商银行旗下香港永隆银行与中国联通共同组建,注册资金 20 亿元,双方各占 50% 股权。目前招联消费金融旗下拥有“好期贷”、“信用付”、“零零花”三大产品体系,产品分为“现金贷”和“分期”两种。
根据招商银行2016年年报,招联消费金融2016年营业收入为15.33亿元,净利润为3.2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截止到2016年底,招联消费金融的贷款余额为182亿元。
以下是章杨清演讲全文(注:零壹财经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章杨清:谢谢主持人,谢谢论坛给我机会进行分享。我是干企业干事的人,干具体事情的人,所以讲的东西不一定靠谱,所以请大家多多包涵。
我说三个方面:
一、信用基础设施亟待升级,如何升级?
第一、信用基础设施亟需升级和扩建,也是顺着毛总(注:指中诚信集团创始人毛振华)的话题。首先是信用报告覆盖人群的范围和报告的内容覆盖范围不足,有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范围上看,大约三分之二的人没有覆盖到。从内容上看更多的信用信息孤岛没有打通,反欺诈伪造这些动态的信息都是披露不善的状态,三分之二的人群无法合理享受到金融服务,所以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就应运而生,引发了暴利催收的问题。
整个形势是这几年互联网金融唤醒了长尾低额的消费金融,这两年火起来了,90%的业务已经在金融机构里面了,这里比较热的比较长尾低额的人群,互联网金融把它唤醒了,但是普惠金融因为信用基础的设施非常的薄弱,所以风险和运营的成本也很高,现在包括招联也在艰难的路上,这是典型的供给侧改革问题,在改革还没到位的过渡阶段,高利贷、暴利催就像今年夏天高温一样烧烤着亟需规范的热点区域,全民的信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使消费金融的竞争门槛大幅度加大,普惠的覆盖面增大、利益空间收窄,消费金融的设点也会随着微利大范围的降温,这个时候降温的区域是良性的规范的发展阶段。
信用报告覆盖面不足,除了人群还有内容,内容上多头借贷,以前强烈呼吁的风险凸显就是多头借贷,人行的报告中看,不到半年就发展很快,上升达到两倍,涉及到申请交易多个环节反欺诈这方面的需求非常的迫切,但是远远没有达到能提供有用通用的信息和主动支撑的技术支持,范围更大、覆盖内容更多的信用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完善和扩建。
第二、现状,信用基础设施的现状跟世界格局差不多,也是一超多极众小的格局,其实也特别需要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进行统筹,急需统筹管理和规范发展,毛董事长九几年开始建立信用基础设施,现在过去25年,他作为行业领域的感受很深,我作为使用者感觉也是大同小异的。
第一点是数据已经成为资产,大家有普遍的共识,目前从平台消费金融生态来看,谁掌握了客群的信用基础数据,谁就最有可能最低成本,就像吃甘蔗一样吃中间最甜的部分,把两头甩给别人吃,数据资产大家都有所共识,有了资产共识第二是数据资源的甄别方面,自然生长或合纵连横或者融合割据,都在利益驱动下原发性的上移,个人隐私信息滥用也是处于治标不治本的阶段。目前形成比较完整的生态链、有较高标准的信用基础服务输出的大平台,在我眼中并不超过两家,整个还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有很多有实力的参与者,目前这个阶段是三国或者春秋战国的阶段,有动力、有压力、也有能力、更有情怀来匡复汉室大旗下大家一起发力有所作为。
这个格局下从紧迫性来看,时间拖的越晚,破除既有利益格局阻力越高,治理信息滥用复杂度越高,越难以形成共识落实执行,也希望行业领袖和权威机构能够振臂一呼有所作为,内忧外患使得这个事情非常的迫切。
信用基础设施如何扩建和升级呢?这个题目是极其复杂的,为什么现在迟迟没有动作或者动作比较的迟缓,相信政府和主管部门也肯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思考,在可操作性上也非常大,我开会前准备了一些资料。我基本上觉得就是“四个化”:集约化、多元化、市场化、去中心化。
集约化:人行征信,政府部门的公共信息应该不断的纳入,作为最有权威的人行征信中形成中国最有特色的集约化的优势。
多元化:现在科技的发展、数据的积累,从内容和范围覆盖上应该有效补充各类企业平台的信息,鼓励各类企业平台积累和保护信息并加以有效的管理和利用。运作上建议政府能够规划支持行业联盟组织或者业界巨头牵头参与,因为这件事没有巨头牵头参与,没有众多方积极的响应这件事做不起来,包括参与方共同出标准,甚至设想中建立统一的入口,各家参与方的准入和退出标准以及收费的指导、以及管理的规范,包括定期去评估信用产品在规范下有效性如何、使用率如何、覆盖面怎样等等来适应多元化的信息积累和利用现状。
市场化:我希望数据量丰富、产品能力比较强的公司的贡献和收益也成正比,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家参与积极性。
新的信用技术科技也推进信用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提到了去中心化,我期待着这个上面采用区块链的技术来分布布置,包括自信用的完善,这个技术已经到这里了,就像以前的金融机构大集中一样,如果区块链更早的出现不一定大集中,分行区块链保持自我创新的能力,这是比较可行的。
这个工程非常大,说到外围的压力也非常大,外资刚开始说狼来了,中国真开放强身健体的能力非常强,因为有这么多先行先试的企业在那里,我也记得当时去国外旅行的时候非常方便的一件事是酒店的退房,钥匙一扔就完事了,当时我回来问我说你出去旅游最大三大感受是什么,第一点是因为信任所以简单,信用基础发达的地方,那些地方信用价值最大化、负面信用成本也是最大化,促使这个社会非常的简单。
二、招联消费金融在信用科技上的尝试
围绕信用科技方面招联简单的实践,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当时注册20亿,是中联和招商,是五五开,招联的董事会非常的高瞻远瞩,对管理层的授权和支持非常大,董事会招行和联通也是相敬如宾,使得招联短短两三年内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客户超过1200多万,长尾客户,人均授信三五千块钱后来达到五六千块钱,放款已经超过1400多亿,不良率非常低,大大低于银监会同业的水平。
招联信用科技方面的探索可以分享的是:
首先做消费金融是非常难的,招联的客户不会来我这里,是全方位全品类的金融牌照。
招联的零售业很发达,联通的场景也非常弱,最开始花一年半时间做联通几亿通讯的数据,进行一年半的挖掘,通讯数据很难的,蚂蚁电商交易、腾讯社交就像中考一样一个语文和数学分可以单独挖掘出来,通讯打个电话,现在电话不打了都得超级运营商劫持管道化了,通过一年半的数据得出来信用分,30就可以达到使用阶段,我们达到45到48分,我得出的启示,人工智能信用科技的作用即使不是大数据,大数据不仅量大而且维度要多,维度不够多情况下,业务足够多也可以窥一般知全面的效果。
联通信用分,联通的一二把手都被我们说服了,原来只是查询充值,后来把信用分等级名单开放,一开始是三千万、后面是六千、九千万,原来是后付费的客户,联通大数据中心去测算,我们是后付费永不停机,这是人工大数据中心一起推出的金融服务,包括后面跟摩拜一起免押金让信用比较值钱。
另一方面,联通上面的合约机达到多少分就可以直接领,所以客户体验很好,没上信用分的时候当时线上欺诈中介很多,通过率不到10%,现在信用分一上去以后通过率是80%,所以信用分体现出价值。
很多没有人行征信怎么办?我们用小额甚至免息去触达和试探观察他的行为,这是花了钱去给它补了人行的征信,这也是一个试点。有个笑话,当时很多长尾的客群在上面去借钱或者是分期消费,最后对我们的体验最不好的是招联要上人行的征信,我们还得解释半天。刚才王董事长说的非常对,信用三个维度,第一是生无无,而且是无限,我们教育这些客群,没有人行征信我们花钱帮你积累,只要是正向是可以做到无限大。借助这个论坛也呼吁一下有这些认知,没有人行征信我们给他们上,正信用的征信,我们给人行积累了更多的客户,覆盖面更广。
前两天发给我的段子,小贷公司去催收,客户牛得狠,刘备借荆州还过吗?诸葛亮草船借箭还了吗?这算是笑话,最后说到点子上,我这么多风险的客户,凭自己的本事借到钱,责任在你们那边!这个上面信用的积累就是信用负面成本非常之高,这些客群其实在我们后面的信用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里面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后来刘备去往四川打人家不给它,前面的信用比较差,全靠自己打下来的呀。
三、对信用科技和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思考
最后信用科技上借此机会说一下我的思考,有四点。
作为一个从业者我感受很深,现在有很多消费金融生态平台,我感觉他们必须要具备生态圈中具备生态基础,虽然有量有场景,但是它必须要具备这一环,信用基础设施已成为消费金融生态重要一环,这样保证流量和场景可以变换和变现,包括信用科技通道形成闭环,这是非常厉害的。
其实也有一些平台给予流量变现不太愿意投资做三通一评的基建工作,最后必定使这个流量枯竭,五六年前的竞争和今天不一样到哪里做上下游的链条式的生态去配合,一定平台基础设施非常好,这是国内不超过一两家,只有具有长远战略眼光和构建基础设施能力的平台,夯实基础设施,而且要客户的需求与合作方共赢,所以不断的采用聚集的效应,一见钱消费分期到哪里去,我们去义乌一样形成这个概念,这个平台流量差别非常大。
第二是Fintech基础架构上,传统金融机构已落后互联网巨头三到五年。
大金融机构在基础架构上曾经是遥遥领先,而且在大集中的时代达到巅峰,照理说大集中以后对计算性能的要求这么高,本来是可以驱动大银行脱离大机制结构转向云技术,但是因为很多约束而没有改善,导致云能力上已经落后三到五年,根本的原因大银行机构挣钱比较快、利润比较多,人家互联网公司泥炭里斗成本压力很大,所以动力就是需求,需求才能驱动创新。
也是监管上连续性要求非常之严苛,监管又希望金融机构去用国产的机器,但是又对连续性要求很高,使得我觉得银行很多的利润都转换给了IOE去了,给了国外的厂家。
原来大机制结构上形成系统资产的包袱和人才结构的包袱,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转型的压力和阻力。所以我觉得非常可惜的是,包括前段时间互联网巨头纷纷传出去跟银行机构合作的说法和消息,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最有一点特别的敏感,还是互联网巨头向这些曾经遥遥领先的机构输出Fintech能力,这种角色的转换让我感觉非常之尴尬,信用和科技主题论坛上我希望金融机构这个问题上要反思,虽然我看到不少金融机构在上面的投资创新上频频的发力,但是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要基础应用架构上进行改造,哪天整体的业务能够上云了,而且能够低成本的实时部署高性能的业务,说明你已经具备了攻守兼备的能力,这个时候可以往多方平台上共赢的去竞争,但是破这个局周期很长,要有远见和魄力,现在互联网巨头比传统的金融机构至少有两点优势,第一是比你更加了解客户,场景和数据的原因,第二是更有效的触达客户,甚至是情景触达,这个时候借此机会呼吁大的金融机构在上面奋起直追。
第三点消费金融长尾线上小额欺诈反欺诈很重要,我们也身受其害,也过很多坑,包括曾经探测出来作案者非常的狡猾,要么去国外、要么是去山区,这个上面我们也呼吁,我们定位很清楚就是无法逮他,包括跨省公安的协同,这个上面非常难治,需要国家层面统筹,要不然这个上面社会诚信的破坏成本是相当高的,相对静态信用评级的基础设施已经在完善之中,动态的反欺诈还是各企业单打独斗,这方面服务的第三方公司应运而生,互联网生态巨头获得了投资的企业的优势比较明显。
最后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对信用基础完善了以后,未来的竞争不是说大家风控能力很强,关键的核心在于体验,运营的效率以及成本,包括资金的成本,这个上面信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关乎到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更多的是触达是覆盖面,到那个时候覆盖链条更全,价格也非常低,这上面没有什么热点,也没有很多企业逐利,我对我的企业最开始定位就是微利线上,凭什么这么多的热钱涌入呢。
信用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关系到金融的普惠目标,而且关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交易成本,更关乎到一个国家的进步和文明,我希望信用科技生活更加的简单,谢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