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ABS这个小众词汇正随消费金融走进大众视野。
不知不觉间,ABS这个小众词汇正随消费金融走进大众视野。
7月26日,美利金融集团携京东金融、华泰证券资产管理共同合作的“京东金融·华泰·美利车金融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募集成立,ABS产品发行总规模1.89亿元人民币。
此处的ABS指的不是你车上的制动防抱死系统,而是资产证券化,即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
ABS本来是个小众词汇,不过却随着消费金融的火热一起火了起来,当然火的原因也和消费金融的困境有一定关系。
当万亿蓝海遭遇“去杠杆”
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洞察报告2017》显示,互联网消费金融从2013年开始到2016年,其交易规模从60亿元增长到了4367.1亿元,今年或近万亿,而这一数字在2019年可能达到3.40万亿元。
消费金融具备小额、分散的特点,风险相对可控,亦被资本市场寄予厚望,然而消费金融这个万亿蓝海却上演了资金荒的一幕。
“用户只需3分钟4步骤,即刻获批30万最高额度”在飞贷的官网、App上仍然可以看到飞贷的宣传语,不过近期的飞贷业务开展的并不顺利。7月18日,有媒体报道,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现金贷产品——飞贷出现借款失败的情况,提示原因是合作银行信贷政策收紧。
有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信贷政策收紧或许和“去杠杆”的大趋势有关。
从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经济去杠杆”,以及银监会严格执行的“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可了解到,风险防控已经成为金融工作的主基调。
而飞贷是典型的助贷机构,所有放款均由合作的金融机构直接放款给借款人,且其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于银行的信贷额度,这造成了飞贷对银行等稳定的金融机构的高度依赖。消费金融的运转需要庞大的资金,而当巨大的资金需求遇上了银行信贷政策收紧,对飞贷来说可真是当头一棒。
据独角金融(微信公号:uni-fin)了解,受影响的不仅是飞贷这一家,银行已在大范围地减少与外部消费金融公司的合作,飞贷的困境,恐怕将是消费金融行业未来不可避免都会遇到的难题。
而ABS或许是消费金融困局的破局之法。
ABS能成为破局之法吗?
目前在消费金融市场中活跃的机构(产品)主要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持有多个金融牌照的电商巨头、P2P网贷、飞贷这类助贷机构以及数量众多的小贷公司。
网贷、助贷机构是通过撮合B端和C端的资金与借款人之间的借贷来开展业务;而电商巨头则是以其用户消费时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开展消费分期服务;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要么是自有资金发放贷款,要么是以同业拆借、(借)贷款等方式获取资金发放贷款。
无论哪种形式的消费金融,可使用资金规模都是决定消费金融玩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ABS就是消费金融企业获取资金的一个重要途径。
“ABS资产端(消费金融)企业缺乏稳定的低成本便捷的资金,支持他们的业务快速成长;而在资产荒依旧的大背景下,资金端对优质资产的需求也是非常强烈的”众安保险机构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王鹰曾在谈及消费金融与ABS相关话题时说道,而这也正是消费金融行业的现状。
资金与资产双“痛”的环境下必然会催收一系列化学反应。除了美利金融的1.89亿元ABS产品外,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亦频频发行ABS。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消息显示,7月25日,消费金融公司捷信的一支规模28.69亿元ABS产品起息,规模28.69亿;宁波银行也将于近日发行一支规模30亿元,基础资产为个人消费贷款的ABS产品。
“即使银行政策不收紧,消费金融也有很多在做ABS的了”消费金融从业者李磊对独角金融表示。
Wind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消费信贷ABS发行量约占交易所企业ABS产品四成;同时,在银行间及交易所市场中,非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发行量占消费信贷ABS约九成。
当消费金融万亿蓝海遭遇银行信贷政策收紧,消费金融能凭借ABS焕发新生吗?这一切需要交给时间来证明。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