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救场、ABS成本高企 消金却临“失血”危机

  • 来源:馨金融
  • 发表于: 2017-08-17 10:13:01
  • 责任编辑: ningdi

消费金融行业,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持久战。

  消费金融行业,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持久战。

  这场持久战并不完全来自同行之间的竞争,也不直接来自手起刀落的监管,甚至也不能只归咎于宏观的经济环境,但是在者三者共同的共同作用下,一大批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公司们可能面临“失血”的危险。

  这种对于“失血”的恐慌,来自资金成本的快速上升。

  从2016下半年开始,整个债券市场利率持续震荡走高。今年以来,银监会出台“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文件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消费金融面临的资金成本问题更加严峻。

  “焦虑,真的非常焦虑。”在周末举行的朗迪峰会上,其结构金融部总经理郝延山如是说。自营业务以外,为其他公司提供资产证券化的第三方服务,也进一步增加了京东的压力。

  当然,如果只是资金端承压,或许还没有这么煎熬。可是在眼下的消费金融行业里,监管划定的利率红线,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定价的主动权逐渐向买方靠拢,降低放款利率是大势所趋。

  在这样的行业趋势下,已经有不止一个从业者朋友告诉我,消费金融业务的单客利润是在下降的。越是争夺优质的客群,面临利率下降、利润收窄的压力也就越大。

  资金和资产双重压力下的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们,就像一个两头承压的木板,稍不小心就有被折断的危险。

  可是问题在于,资产利率下行的趋势很难逆转,这本身也是行业逐渐成熟的一个标志,高利率覆盖高风险模式在监管和行业竞争这“一明一暗”两条线的挤压下越来越难持续。

  唯一的出路,就是找到更好的资金端,如何能够持续获得稳定、低成本资金也成为了这场持久战的最终目标。

  1、ABS的成本危机

  从某种程度上说,消费金融行业即将面临的资金成本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来自ABS业务的发行难度与成本的波动。

  ABS业务之所以受到追捧,主要是因为其本身在资本金方面的约束较小,同时由于接入的主要是机构资金,成本比较低,完全符合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们的要求。

  如果把2013年7月发行的“东证资管-阿里巴巴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看做互联网信贷(包括互联网小贷和消费金融)ABS第一单的话,这几年间相关领域的ABS发行也进入了一个高潮期。

  不久前中金发布的一份关于ABS的报告显示,消费金融ABS已经成为交易所ABS老大。根据Wind统计,2017年至今消费信贷ABS占交易所企业ABS发行量37.6%,已成为交易所ABS市场第一大产品。


P2P救场、ABS成本高企 消金却临“失血”危机

  如果仅统计银行间及交易所发行的产品,2017年以来非持牌机构(非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量已达730亿,占消费信贷ABS发行量的88%左右。而在去年9月,两者的占比还大体相当,各占50%左右。

  可是这个数字越是漂亮,就越不能忽视潜藏其中的问题:

  比如,从行业内对于ABS发行成本上升敏感和恐慌的反应来看,国内的消费金融ABS业务还处于发展的早期,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仍面临较多考验。

  仔细想想,在消费金融行业迅速发展,也是消费金融ABS发行量快速增长的这几年里,一直都处于债权的大牛市。在长期资产荒的形势下,消费金融作为一种相对优质的资产,很少为资金所困扰。

  但今年以来,由于大环境下资金成本的上升,加上银行资金受到监管限制,事实上,ABS发行成本的上升是市场的供求关系造成的。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必须面对这样的市场波动,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从本质上说,资金利率的波动本身并不是一种不可抗力,而是一种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

  再有,ABS的发行数据揭示出,行业巨头的仍占绝对主导,其优势越明显,就越说明外界对于消费金融的认知仍停留在平台,而非资产。

  中金报告显示,在今年以来非持牌机构(非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发行的730亿ABS中,蚂蚁金服发行的花呗、借呗系列占比一半以上。其他能够获得交易所ABS资格的也大多是京东、小米、百度等巨头平台。


P2P救场、ABS成本高企 消金却临“失血”危机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市场上更多消费金融服务的提供商来说,通过交易所获得低成本的机构资金仍然相对困难。

  然而,即便不在交易所市场,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们要完成一单场外市场的ABS也仍然困难重重。其中,通道费等资金成本,加上与传统金融机构沟通的时间成本等,这写都是对于公司的巨大考验。

  此前,51信用卡与京东金融、东方花旗银行以及中证信用云合作发行了一个私募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也感受到了一些切实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金融机构普遍面临这样的问题,对于现有的资产看不懂。这个看不懂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用看传统资产的眼光看数据代表性资产,头脑很难转变;第二个就是虽然看得懂,但对资产的真实性没有把握。”东方花旗董事总经理汪洋表示,“资金和资产双方都面临极大的信息不对称。”

  不过眼下看来,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评级机构已经开始积极转变姿态,调整自己在ABS业务链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种是增信,比如众安保险,通过给底层资产加一道“保险”的方式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风险、增强信用。

  “另一种是从资本信用介入。”汪洋表示,随着市场的成熟,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专业的投后资金,由于其自身的信用等级较高,未来可由他们主导第一轮的资产证券化。然后,逐步实现平台未来的资产证券化,从私募走向公募。

  2、“三条腿”走路

  ABS之所以会成为许多公司最为重视的资金来源,当然不只是成本低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张公募ABS的公函,可能比任何一种行业背书都要来得直接有效,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单纯从资金成本的角度来说,公募ABS漫长的审批过程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对于每天交易量巨大、迅速放量增长的消费金融市场来说,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就我观察到的几家较为成熟的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公司都不只有一种资金来源,他们的资金渠道主要有三个:公募/私募ABS、银行助贷以及P2P平台。

  如果从利率、时间成本、稳定性等方面综合考量,我很好奇这三者到底哪一个是更好的选择。

  兼具这三者的平台中,乐信是一个比较有典型性的代表。

  作为一家最早在交易所发行过公募ABS产品、拥有自己的理财平台同时与银行直接合作的公司,乐信集团CEO肖文杰告诉我,目前银行资金在所有资金来源中占比最高,超过总体的一半。

  “相比于ABS,直连银行是一个更有效率的方式。”肖文杰表示,“一方面直接接入银行资金在流程上没有发行ABS那么漫长;另一方面银行也看好这一块业务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资金成本方面可以获得一定优势。

  目前,乐信的借款端平均成本已经降至20%左右,未来还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在肖文杰看来,随着资产端利率下降,获得更低的资金成本对于所有涉足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这也未必就是唯一的答案。

  此前有一段时间,业内有一种声音是:因为流量越来越昂贵且向巨头聚拢,规模相对较小的消费金融服务商或者创业公司更应该专注于开发垂直的资产端,而放弃理财端。

  但是眼下来看,在这一轮ABS的资金价格波动中,一些平台理财端的资金来源反倒成为了一种成本最低、且最稳定的选择。甚至有朋友告诉我,这一轮ABS发行价格的上升可能直接打破P2P收益一直下降的趋势,推动理财收益的回升。

  总体来看,在资金成本这场持久战中,到底哪一种资金来源最有优势,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此前被认为最优的资金选项ABS发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曾经不被看好的P2P理财资金也可能“逆袭”。

  无论如何,多元化的资金来源肯定是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状态。而在整个市场逐渐成熟之前,那些涉足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给自己留下更多的可能总归有备无患。


相关标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