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网2017年12月21日讯 近日,一份监管文件震动了全国的网贷企业,这就是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地P2P整治联合工作办公室下发的2017年第57号文件《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称57号文)。
全景网2017年12月21日讯 近日,一份监管文件震动了全国的网贷企业,这就是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地P2P整治联合工作办公室下发的2017年第57号文件《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称57号文)。
在57号文中明确了网贷机构整改验收工作的截至时间,即2018年6月末之前。
“生死大考”还剩半年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正式发布四部委联合起草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贷平台整改过渡期为十二个月。
2017年8月份,鉴于各种原因,整改最终期限被延期,据说是延期半年,没有完成整改的平台继续这一工作。各个网贷平台松了一口气,但也不敢放松,因为整改期限延期不意味着平台就一定“过关”。
2017年12月份,一份文件“一锤定音”,57号文给出了“Deadline”:2018年6月末之前。
在时间节点上,57号文明确指出,要严格遵守最新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大的时间框架,分阶段完成整改验收以及后续备案登记工作,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网贷机构的登记备案工作;对于违规存量业务较多,难以及时完成处置的部分网贷机构,应当于2018年5月底之前完成相应业务处置、剥离以及备案登记工作;对于难度极大、情况极其复杂的个别机构,最迟应当于2018年6月末之前完成相关工作。
不过57号文也指出,对于在《办法》发布之日( 2016年8月24日)后新设立的网贷机构或新从事网络借贷业务的网贷机构,在本次网贷风险专项整治期间,原则上不予备案登记。
对此,普汇云通总裁董玉赞表示,57号文件《关于做好 P2P 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的正式出台,确定了网贷平台的备案时间、备案条件以及最终走向,这意味着网贷平台进入了备案倒计时,即整改验收阶段,也意味着行业将在经历大批平台“合并潮”与“清退潮”的“动局”之后,进入合规发展新阶段。
警惕无法“良性退出”平台
2018年4、5、6三个月对于全国网贷行业无疑是最重要的几个月,谁能继续经营下去,谁要退出,到时自然见分晓。
但无法避免的是,在整顿的过程中,也会迎来一波“退出潮”。
董玉赞认为,57号文的下发全面开启网贷合规新时代。一方面,对于平台而言,要么按照要求加速推动合规,抓紧时机备案“上岸”,要么按照文件给出的答案“清盘”或“兼并重组”。因此,对于行业来说,会导致大批平台“良性退出”与部分平台“含泪拥抱监管”,呈现出阶段性“大变动”后的整体环境向好发展。
另一方面,对于投资人而言,该文件将促进各大平台加快合规步伐,有利于降低该市场投资的安全风险,但同时也要警惕部分备案无望的平台无法做到“良性退出”。
所言不差,在57号文中明确规定了2016年8月24日之后成立的平台在此次专项整治期间原则上不予备案;相应存量业务没有完成的不予备案等。
虽然说2016年8月24日之后成立的平台并不是一刀切的不能备案,但也存在合规风险,投资者在这一方面需要谨慎把握。
做好合规工作等待验收 行业即将拉开新的发展大幕
毫无疑问,在经历了将近2年的合规整改之后,只要备案制落地,网贷行业新一轮“军备竞赛”即将开始,在合规业务内,各平台将想尽办法争夺市场份额。行业进入合规发展新阶段。
董玉赞表示,为了满足备案要求,普汇云通已经完成银行存管以及电子签章上线,信息披露正在逐步完善,三级等保测试也在积极推进中,同时已经跟华商律所、瑞华会所达成了合作,后续会有出具相应的相应的法律意见书及审计报告。
不过他也坦言,时间比较紧,仍有一些不足需要完善。
第一,部分超额标的存量。57号文件规定对于《办法》规定的十三项禁止性行为及单一借款人借款上限规定,网贷机构应当自 2016 年 8 月 24 日后不再违反,相应存量业务没有化解完成的网贷机构不得进行备案登记。目前普汇云通有部分超额标的存量需要消化,不过整体占比较少,因此在时间和存量上来讲,相对可控。
第二、合作存管的银行金融机构测评待定。57号文件指出,各网贷机构应当与通过网贷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的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测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资金存管业务合作,因此目前平台合作的银行存管相关测评资质能否通过也将成为平台的潜在备案风险。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网贷平台的发展离不开投资者的信任,也希望各位投资者理性对待行业,坚定自己的投资策略,在备案过程中,无论最终结果怎样,监管层和平台都会给投资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董玉赞最后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在备案之后,他表示普汇云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首先是将继续践行合规发展战略,通过完善信息披露、积极推进备案等多元化举措,坚决拥抱监管;其次是将继续践行“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区+汽车供应链”产融结合模式,将重点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专业纵深发展探索上面;还要开发更多资产端,包括拓展解决中小微企业借款难题的优质融资项目渠道,以及拥有稳定高收入群体的个人融资需求;最后是平台还将丰富所推荐的产品类型,满足投资人的个性化投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