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总是消费旺盛的一个节点。南都记者发现,年关将至,深圳市民新申请的信用卡额度大幅提高,申请一张5万元的信用卡不再是一件难事。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当前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压力分不开。
(原标题:站在“消费金融”风口上信用卡如何突围?)
岁末,总是消费旺盛的一个节点。南都记者发现,年关将至,深圳市民新申请的信用卡额度大幅提高,申请一张5万元的信用卡不再是一件难事。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当前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压力分不开。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即时享乐、任性购物成为众多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准则,再加上移动支付的普及,80后、90后的即时消费意识强烈,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等消费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这对于银行传统信用卡业务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然而,随着消费金融的崛起,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分流了信用卡的客源。如何在消费金融的风口上取得新的增长点,成为了银行信用卡部门的新命题。
额度为8万、10万甚至几十万元
12月初的时候,深圳市民陈小姐申请了一张建行信用卡,在填写申请资料的时候,她在职业信息栏填写了“待业”。最后,建行给陈小姐批了一张6万元额度的信用卡。“没想到额度会这么高。”陈小姐拿到卡的时候,有点吃惊。
无独有偶。刚毕业不久的小白领兰先生用“秒批5万元”形容他最近申请交行信用卡这件事。兰先生向南都记者表示,一年前,他申请两张信用卡,额度都是1万元左右,现在却一下子提高了好几万。
新卡的审批额度高,对于一些在用的信用卡,银行也会提高其额度。“前不久,广发信用卡发信息告诉我,我的信用卡可以升级为白金卡,额度由原来的1.6万提高到6万。”颜先生如是跟南都记者介绍说。
南都记者从广发银行深圳分行处获悉,今年,广发银行主推白金信用卡。“一般来说,白金卡的额度比较高,只要是客户的征信记录良好、资质好、学历高,额度都会比较高。”在南山工作的一位广发信用卡中心业务员告诉南都记者,他们批了不少额度为8万、10万甚至几十万元的白金卡。
授信额度高是一大优势
除此之外,不少小白领向南都记者反映,他们常常会收到商业银行邀请办理信用卡的短信,比如“鉴于您信誉良好,邀您申请一张额度最高为 万的信用卡”、“您有一张免年费的信用卡,额度为 万”等等。“看起来还是挺有诱惑力的,额度高免年费,不过我已经有1张额度3万元的卡了,要是不急钱花的话,并不想多办理1张。”一位在IT公司上班的小白领如此告诉南都记者。
有观点认为,年末了,客户需要花钱,银行自然会提高授信额度。为此,南都记者咨询了一位深圳某信用卡中心的相关人士,对方告诉南都记者,“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如果客户有需求,可以申请临时额度或者消费分期,只不过上面的业务有点门槛,一般不会对新办卡用户开放。”也有信用卡从业人员表示,年末了,他们加大了对信用卡的推广额度,特别是大额信用卡。
为什么信用卡的额度会这么高?一位在深圳工作多年的银行从业者向南都记者解释,“对比其他的消费金融平台,银行有资金优势,给客户提供高达几万或者十几万元的信用卡,没压力。且互联网消费金融户均贷款额度多是3000-8000元,相比之下,授信额度高是信用卡的一大优势。随着消费金融的竞争越来越大,银行此举可以保住信用卡的市场份额。”
年轻客户群体是新增长点
细看信用卡市场,其实不难发现,今年以来银行信用卡部门玩跨界、广撒网,发行大量的联名卡、主题信用卡。比如,与摩拜、ofo、爱奇艺、京东白条等品牌推出联名信用卡,推出Hello Kitty、英雄联盟主题卡。这已经成为银行屡试不爽的“招式”。
今年以来,市场上的信用卡数量不断创新高。2017年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工行和建行信用卡累积发卡量均超一亿张,分别为1.29亿张和1.02亿张。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的发卡体量也已达到千万级别。
南都记者注意到,彰显着年轻化的信用卡不在少数,品牌年轻化已经成为部分银行信用卡的重要战略。例如建行推出年轻人专属信用卡“龙卡JO Y信用卡”;中信银行的颜卡、优酷联名信用卡;招行与摩拜单车的联名卡、招行的京东V isa全币种信用卡等等。诸如此类的信用卡,不胜枚举。
银行信用卡青睐年轻人市场,有据可循。《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分析》显示,2016年,全国年轻人人均收入为6726元/月,月收入在8500元以上的占比达到53%。月入4000元以上的年轻人办理信用卡的比率超过了76%。在贷款方面,全国年轻人贷款按年龄比率来分,18岁到25岁是29.6%,26岁到35岁是49.1%,36-45岁是21.3%。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18岁—35岁之间的群体是消费贷款的中坚力量。银行也将不遗余力地推进信用卡业务年轻化战略。招行方面表示,招行信用卡还将不断与各品牌跨界融合,拓展各类营销场景,持续推进品牌年轻化战略,继续推出贴合年轻客群、满足他们高品质生活需求的信用卡产品。
银行探路“借势营销”
借势营销也是今年信用卡营销活动的一大亮点。前阵子刷爆朋友圈的视频“番茄炒蛋”,招商银行留学信用卡凭借一个微电影圈了一拨忠实粉,也因此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亦达到了良好的推广效果。事实上,银行早已经转型了。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的年青一代成为了消费主力,传统业务信用卡也开始利用营销活动开拓客源。
iPhoneX上市,不少银行也与广大的果粉一样激动,纷纷加入这场盛宴。工行在融e购平台热卖iPhoneX;招商银行、农业银行信用卡分期火爆,中信银行开展推荐办卡送手机的活动……总而言之,(年轻)客群的目光在哪里,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便在那里大展拳脚。除了借势iPhoneX上市之外,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也是各大银行力争的一个购物节点。
早在双十一之前,多家银行宣布对信用卡分期费用进行调整。平安银行公告称,自2017年11月1日起,客户办理优享金、灵用金、由你分、消费专用备用金提前结清业务时,剩余未结清手续费不再全额收取,仅按提前结清本金的3%计收,计入当期信用卡账单(已入账手续费不退还),持卡人需要一次性清偿。中信银行则是调整信用卡分期业务服务收费标准,其中1期费率从1 .5%下调到1%,下调幅度高达33.3%。
南都记者了解到,提高额度也是银行备战双十一的重要内容。在双十一之前,南都记者发现多家银行临时上调了信用卡用户的授信额度。南都记者当时以消费者的身份电话咨询某银行客服人员这一举措的原因,对方表示,“双十一集中消费度较高,为了提高客户的消费体验,我行对部分征信记录良好的信用卡客户临时调高授信额度。”
观察
电商系与银行系平台夹攻
信用卡业务如何站稳脚跟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于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至2016年底,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估计接近6万亿元,其中,信用卡的规模大概是4万亿。
从上述数据看出,信用卡贷款依然占据消费金融的大头。然而,近年来,消费金融成为了一个新的风口,互联网消费金融以及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交易额不断刷新高,各大消费金融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这对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的压力不言而喻。
目前,银行已将年轻客群作为传统信用卡业务的新增长点,主推的信用卡以及营销活动都往年轻客群(18岁-35岁)倾斜。然而,这部分人也正好是最乐于接受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一个群体。
以双十一为例,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无疑是信用卡与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短兵相接的一个假日节点。然而,凭借着巨大的流量入口,电商系消费金融平台的交易额再次创下新高。
数据显示,在2017年双十一期间,第一个小时内,京东白条支付交易额同比增长450%,仅用7个小时,白条交易金额超去年双十一全天。蚂蚁金服则为超过1000万商家提供贷款授信,总提升额度超过600亿元,并为约八成用户提供临时提额,相对于去年同期平均增长80%。
目前市场上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商业银行;二是银监会批准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即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三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包括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分期平台等;四则是其他机构,包括部分小贷公司和其他类型机构。
除了电商系消费金融平台之外,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也来势汹汹。以招联金融为例,招联金融是深圳“土生土长”的消费金融企业,由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携手创办,仅仅两年时间,招联金融累计发放贷款1600亿元,批核用户超过1300万。招联仅是众多银行系消费金融平台的一个典型代表。据光大证券统计,截至7月末,已成立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一共有12家,另有4家正在筹建中。
电商系与银行系金融平台左右夹攻,那信用卡业务如何站稳脚跟呢?南都记者咨询了几位信用卡业务的相关人士,他们普遍认为,首先,银行应该积极拥抱互联网,善于借力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入口;其实,应该适应大潮,对应新兴的主流客群,银行应该放低高姿态,站在他们的角度开展业务以及营销活动。
采写:南都记者 黄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