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付贷“穿马甲” 无息借款藏杠杆

  • 来源:证券日报
  • 发表于: 2018-05-30 16:55:43
  • 责任编辑: ningdi

借助一个医用口罩和一张名片的“组合赠送”,贷款中介快速地在申领天津市落户预约审核号的队伍中穿梭着。彼时临近中午,骄阳似火,而天津市河西区行政审批中心外的等候者仍就排成了长龙。

本报记者 张 歆


  借助一个医用口罩和一张名片的“组合赠送”,贷款中介快速地在申领天津市落户预约审核号的队伍中穿梭着。彼时临近中午,骄阳似火,而天津市河西区行政审批中心外的等候者仍就排成了长龙。


  “我们公司是办理信用贷款,不用抵押房产就能借款,也不查资金用途”,忙碌的中介小哥对混迹于排队队伍中的《证券日报》记者匆忙地表示。


  落户、贷款,两个看似并无关联的事宜在中间横插了“房子”后似乎变得有逻辑、有“故事”了——“落户-买房-贷款”。


  事实上,《证券日报》记者在暗访中发现,在天津市武清区,还有开发商的销售人员对于买房落户者直接提出了首付垫资这个在环京楼市(原本主要指河北毗邻北京区域)流行过的办法。资深法律界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给首付垫资、加杠杆,涉嫌违规。


  中介躁动


  在走访以及群聊中,《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部分申请落户天津者确实对于资金是有需求的。


  在天津落户新政公布后的一周左右时间内,天津市河西区行政审批中心对于很多准备落户但属于“三无人员”(无房产、无就业单位、无社保)的申请者而言,仍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审批机构,尽管官方已经多次表态22个行政审批中心均可办理相关手续。


  《证券日报》记者上周探访该审批中心时了解到,很多人为了获得较早的预审号,当日已经排队数小时。由于排队初期,预审号并没有与申请人的身份信息直接进行挂钩,部分申请人希望有偿转让预约号并获得“辛苦费”。此外,更有黄牛试图造假并出售所谓的预约号。


  “实际上假号混不过去,工作人员核对预约号十分仔细,大概得检查5、6遍”,一位申请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一位来自于北京市、从事旅游行业的群主召集下,排队的申请者很快组建了“户口交流群”,由于该群“三无人员”众多,除了申请流程等细节,大家对于“申请如果获批,该如何将户口从集体户转出来”最为关注。


  “自己买了房,就可以把户口从集体户迁到自己房子,也就不会被清理出去”,有专门从事天津落户的中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而在北京市已经拥有自住房产的李女士因为舍不得卖掉房产,又不够钱再到天津买房,准备放弃申请天津户口,不过,更多的人还是宁愿筹钱购房。


  不过,由于天津毕竟属于老牌直辖市,市区的房价并不算低(均价接近于4万元/平方米),因此首付存在缺口也是部分申请人所面临的问题。


  号称“专业办理银行贷款”的中介人员小慧(化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北京工作或生活的人可以凭北京的房产或工作申请信用贷,30万元可以分期36个月还,“现在有银行出了新产品,月息才三厘五,之前都是月息五厘里多,通过我们公司运作,您可以直接拿到现金,绝对不会影响在天津买房。”


  小慧还表示,“无须担心发票等手续,我们公司打包办理好,贷款30万元收取中介费2万元。”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户口交流群”中,往往会有一些中介潜水,他们的微信头像可能就是一张放大版名片,除了手机号码外,赫然写着类似于“抵押贷款”、“房屋租售”、“买卖过户”等字样。


  开发商主动垫首付


  如果说贷款中介和房产中介是在二手房领域“通力合作”,“帮助”落户申请人在跨越审批流程后能够在天津实现购房,那么个别开发商显然是在新房也就是一手房领域进行着类似的“努力”。


  天津市武清区,在天津各区域地理位置中最接近北京市,甚至于部分楼盘的宣传语是“直线距离北京东**公里”。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位于该区域的一个楼盘在一则疑似网页广告中被描述为“大产权,包落户,落不了户全额退款”。


  该楼盘销售在《证券日报》记者致电询问“网上所说的能落户”是否真实时表示,“开发商可以帮助落户,80%以上能办成”。不过,随着记者进一步追问,开发商协助办理落户究竟有何优势时,该销售人员的态度变得不再笃定,并最终改口称“要看个人情况”。


  由于记者“提供”给销售人员的购房人背景是在北京曾经贷款买房,因此被销售人员告知“属于购买第二套房产,需要首付60%”。


  《证券日报》记者随即表示“难以凑齐首付”,销售人员的态度则十分轻松,“开发商可以垫资,您可以到期后归还开发商,比如向开发商借款30万元,需要在三年内还清,开发商不收取利息”。不过,该人士也表示,“在开发商垫资的情况下,需要购房人自己的首付金额需要不低于购房首付款的50%。”


  也就是说,购房人的首付款中,有近半数被分期,虽然是无息借款,但是加杠杆特征明显。


  资深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无论是曾经的首付贷,还是如今的开发商垫资,其行为实质是让缺乏购房能力和资质的人贷款买房,变相突破住房信贷政策和风控,加大购房杠杆;此外,“包落户也不应出现于项目推销中”。


相关标签:
首付
杠杆
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