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势力下,医美消费金融火热 然乱象开始显现监管已不远

  • 来源:洞见消费金融
  • 发表于: 2018-04-02 13:46:34
  • 责任编辑: ningdi

寒冬已至,消费金融公司要想活得好,就得不差钱……

  来源:洞见消费金融

    寒冬已至,消费金融公司要想活得好,就得不差钱……

  而进入21世纪,颜值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对美的需求也逐渐演化成为了一种刚需。因此,在“互联网+”的政策导向下,互联网医美也逐步走入大众的眼中,医美与分期结合的医疗消费金融领域竞争也在加剧,与风控、资金优势明显的行业巨头合作的模式成为了很多垂直医疗美容分期机构的首选!

  01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医美消费金融兴起

  事实上,医美消费金融之所以能兴起,并迅速形成市场,首先就与巨大的美容和整形需求、资金需求以及产业协作需求是分不开的。

  从医美的市场需求方面来看,中国的医美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逐渐增大。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行业增速高达 20%-30%,截至 2015 年,中国大约有 5000 家活跃的医疗美容机构,医美市场规模约 640 亿,医美案例数与医美注册医师市场复合增速达到 24.8%。且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2017年统计数据,中国医美行业的市场规模目前已跃居于世界第二位,2019年我国每年整形人数将超过2000万人次。

  毫无疑问,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个人尤其是女性对形象关注度的聚焦,医美需求张力十足,这为医美消费金融的崛起提供了基础。

  同时,医美用户对资金的需求也为医美消费金融的繁荣提供了土壤。

  在医美行业,一般非手术医疗美容终端价格在3000-8000元,手术美容价格差异较大,简单手术只需几千元,但大手术一般需要数万,综合估计每次消费在1万至1.5万范围内。一些用户可能无法一次负担全部的整形费用。

  特别是,目前35岁以下的用户占到医美市场88%的份额,用户年轻化是市场的显著特征。而在医美服务客单价和消费频次双高的情况下,年轻化的用户群势必在资金周转上存在巨大需求。在此趋势下,立足于为用户提供医美资金服务的各类医美消费分期就应运而生。

  此外,医美行业一直有获客成本高的痛点,传统医美推广渠道获客成本高达每人2000至3000元以上,且信息传达无法公开透明,营销渠道受限。

  借助于消费金融机构的用户积累,可以更有效获取到真正有意愿的客户,为其降低获客成本。

  而对于消费金融机构来说,医美是女性消费金融的重要场景,而女性的信用资质通常要好于男性,这一定程度上来说,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为其提供了信用相对较好的客户群体,这也是双方乐得合作的原因。

  02

  医美消费金融平台整体进入市场扩张期

  据了解,自2015 年医美消费金融平台兴起后,美分期、丽分期、每美、美眉分期、云贝分期、易美分期、Vivian分期、易美建、么么贷、丽人贷、51人品、小牛、麦芽、新氧分期等都在跑马圈地争取市场份额。

  2017年,互联网医美消费金融平台整体进入快速市场扩张期,百度金融、星计划、米么等快速成长企业更是有望在此过程中形成稳定市场格局。

  比如,百度金融旗下的“百度有钱花”与沈阳杏林整形外科医院共同推出东北首家“百度有钱花医美贷”服务,打出“先美丽后买单”的广告语。“百度有钱花医美贷”分期借贷资金最高可贷10元万以上,分期最长可达12期。

  而医美消费金融业务模式也主要开始分为两种:

  第一种为,互联网医美中介平台与消费金融服务平台合作,由互联网医美中介平台充当流量入口,消费金融服务平台提供贷款审核和提供资金。医美中介平台作为医美消费的场景入口,有商家、有客户,在医美消费金融业务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如互联网医美中介平台更美,当消费者购买更美上的产品时,可以选择尾款分期,这尾款分期则是由分期平台趣分期提供。

  第二种为,消费金融服务平台与医美消费提供方合作,以线下为主要获客渠道。如易日升金融易美贷、米么金服旗下的么么贷等,即是与线下医美商家合作以获取客户。

  03

  弊端显现、乱象层出不穷,监管已不远

  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医美消费金融的爆发,其弊端也开始显现,行业乱象层出不穷。

  首先,医美消费金融市场不规范,同质化严重。

  由上述可得,目前医美消费金融平台的模式大同小异,都是和机构合作,将自己的服务提供给机构,没有几家能够形成差异化的特色。如果金融机构没有核心优势吸引医美机构,那在市场生存也不是一件易事。同时,还有政策性风险,目前国内医疗市场美容市场的监管并不是十分规范,后续政策监管是否趋严也是其面临问题之一。

  其次,医美行业存在的手术纠纷、效果不达求美者预期等问题会成为风控隐患。

  毕竟医美手术存在风险,医生技术水平欠佳、未征得求美者同意而在手术中忽略了受术者的要求、为了增加经济效益或极力鼓动就医者做美容手术等行为都容易导致纠纷。另外,医美效果达不到求美者的心理预期,也会导致纠纷,而纠纷的结果可能是求美者拒绝还款。这可以说是医美消费金融最大的风险来源。

  此外,中国数千家医美机构多数是不怎么赚钱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是防不胜防。

  2017年5月,26岁河南女孩因整容深陷贷款风波,无力偿还自杀身亡;

  2017年8月,又有两名台州男大学生找工作,被招聘公司带去注射了玻尿酸,每人因此欠下3万元“即分期”医疗美容分期贷款……

  此类的“骗贷”事件可谓是层出不穷……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医美消费金融平台数量虽多,但是现有产品同质化严重,多为和机构合作,且存在不小风控隐患,再加上乱象不断,预计离政策监管已不远。


相关标签:
势力
监管
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