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ofo都在做现金贷, 是捷径还是险路?

  • 来源:搜狐科技
  • 发表于: 2018-07-17 14:03:21
  • 责任编辑: ningdi

近日,今日头条低调上线的一款线上借贷产品。其最高可借款额度为20万元,并且日利率低至0.03%起。

今日头条、ofo都在做现金贷, 是捷径还是险路?

近日,今日头条低调上线的一款线上借贷产品。其最高可借款额度为20万元,并且日利率低至0.03%起。 

早在这之前,爱奇艺和ofo就已经推出了现金贷业务,在其app页面中开放了入口导流,即使这些平台的定性与金融并无联系。但总观大环境,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就这段时间,不光是哔哩哔哩、猎聘网、拼多多、映客在扎堆上市,连独角兽们也看准了这个时间点,比如此前声称五年不上市的小米、上市没必要的美团。 

最近掀起的上市热潮,其实已经暴露了市场的恐慌,那么在2018年资本寒冬的背景下,今日头条上线了现金贷便也不足为奇。 

头条与ofo选择现金贷,暴露了其资金困境所在 

包括最近上市公司在内的众多企业,关注他们近些年的数据,不难发现,目前的形式已经走向了严峻。 

1)盈收增长放缓,今日头条在2017年便被市场分析师张雪茹预计营收增长了五倍但还是没有实现盈利。ofo更是不久前才被《财新周刊》报道过欠款已达15亿元。 

企业本质目的离不开盈利二字,长时间的亏损或是盈利速度缓慢都会产生压力。选择在这时候引进现金贷缓解这种压力也是平台迫不得已的选择。 

2)用户增速下滑,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18年四月十一号,今日头条宣布整改当天,今日头条日活跃用户人数还有1.41亿。而改过后仅仅三天,就流失掉1000多万活跃用户,跌破1.3亿。 

不只是今日头条,根据阿里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的爆料,哈罗单车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逆袭摩拜和ofo,日订单总量超过二者之和。从中我们不难猜想,ofo此时的焦灼境况。 

平台的用户粘性直接与平台收益相挂钩,活跃用户增速的下滑给流量平台带来不轻的焦虑。平台选择现金贷业务来应对这种焦虑。 

3)变现渠道单一,众所周知,今日头条这类信息平台主要盈利来源就是广告商,而ofo这类出行工具更是只能靠着一元一小时的标准在用户的充值金额中实现盈利。 

这些与高收益的金融业务相比,后者更能够在短时间内汲取更多现金流。在盈收与用户都走下坡的趋势下,缓解其压力。 

头条与ofo同样无法回避现金贷行业的窘境 

收益与风险向来并存,平台在渴望通过引进现金贷来熬过寒冬的同时,种种问题也会应运而生。 

1)转化能力问题,根据花呗数据显示,在2017年五月,支付宝花呗的用户就已经破一亿。特别是天猫618期间,花呗分期交易金额突破40亿。支付宝拥有海量消费用户,与其相关联的消费业务也众多,花呗的转化能力毋庸置疑。 

与之相比,今日头条的主业务是信息流阅读,ofo是共享单车,和现金贷都没有什么关联性。虽然用户量大,但转化率不一定高。这类平台想要在互联网金融这块大蛋糕中分杯羹很难。 

2)品牌伤害不容小觑,爱奇艺接入的产品主要是百度旗下的借贷产品百度有钱花、品钛集团的读秒、百信集团的理财产品等,其中百度有钱花便引起过群众不满。 

“巨人时代教育”的学员报名时,使用了百度有钱花来贷款交学费。没多久,教育机构破产并停课后,学员询问百度有钱花的客服能否停还贷款,却收到还需要继续还贷的回复。一时间,用户对借贷平台有了议论。 

百度有钱花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用户对爱奇艺的质疑,爱奇艺甚至做到特意发表了一则声明来撇清自身与金融产品间的其他联系,表示自己仅仅为其提供平台,但影响用户好感度这一因素是不可控的,仍然对爱奇艺造成了品牌伤害。 

同样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在头条与ofo身上,就算他们只负责前端工作,而并不涉及具体的金融运营。一旦其嵌入的金融业务在受众群中口碑不佳,也很容易造成原本平台受众对整个平台的印象打折。更糟糕的情况是造成用户的流失。 

3)政策管制是一大变数,如今国家已经对借贷环境进行了严格监管,越来越多平台出现在重点整治的名单之中。不久前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更是将矛头直指现金贷。有的现金贷平台被政策所挟,没几天就被爆出了倒闭。 

例如“现金帮”折卖办公用品;“凡普信贷”员工大批离职;“钱到”停止放贷,遣散员工,公司人去楼空。 

已有先例在前,那么今日头条与ofo面对国家的新一轮的围堵,也要考虑如何明哲保身。 

4)坏账风险难控,导航2345推出“2345贷款王”后的三年,便发布《关于2017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公告显示其减值损失1.3亿元,其中坏账损失就高达1.2亿元,这结果令人咋舌。 

深圳某现金贷平台创始人谢思表示:现金贷行业坏账率在20%~30%之间才是正常情况,但是现在行业的坏账率应该高达60%以上。 

这种现状使今日头条与ofo很难不为之头痛,没人能保证下一个轮到的不会是自己。 

一方面,是制约能力欠缺,此类平台不同于支付宝的地方在于,支付宝的适用性强,使用频率与消费场所都倒逼用户不敢去挑战支付宝的信用黑户名单。 

而信息流app除了今日头条还有许多,共享自行车除了ofo也有别的选择。在今日头条与ofo逾期被拉黑,他们就选择其他功能相似的产品使用,平台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制约。 

另一方面,是数据风控能力不足,今日头条与ofo的应用并不能够探知用户的经济情况与消费水平,不像是支付宝掌握大量的用户消费数据,能够做到尽可能准确的风控。 

一旦今日头条与ofo不能做到很好的去衡量用户的还款能力,也就无法有针对性限制借贷金额,导致借款人无力偿还,很容易就变成了给自己挖坑。 

今日头条与ofo或在铤而走险 

今日头条一直以来的信息流模式到了瓶颈,而此前与其他企业的合作都甚少。作为TMD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企业,今日头条接下来若也有上市的计划,需要充足的资金来打基础。 

同样,共享单车行业日益暴露出来的问题,使整个市场陷入低迷。无论是对已投放单车的管理或是维修与回收的成本都困扰着ofo。摩拜单车已经被美团收购,资金方面相比ofo有了缓解的空间。ofo想要下一轮的融资,势必得拿出一手漂亮的数据。 

二者引进与自己主业务并不相关的现金贷业务,只为快速、大规模的获得利益,这毫无疑问是条捷径。 

但从长远来看,这场流量与资金之间的交易,总体来说弊大于利,寄希望于现金贷来熬过寒冬的今日头条与ofo,恐怕是选择了一条险路。


相关标签:
捷径
头条
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