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团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邱寒:金融科技挑战在于数据收集和应用场景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发表于: 2018-01-31 14:49:45
  • 责任编辑: ningdi

在多家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后,2018年伊始,金融科技领域也并不平静。

  在多家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后,2018年伊始,金融科技领域也并不平静。

  1月中旬,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平安旗下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平安金融壹账通”)完成了A轮融资,估值达80亿美元。

  1月18日晚间,平安集团发布澄清公告称,平安集团一直以来都积极发展创新科技支持主营业务发展,结合集团科技战略转型的需要,包括并不限于在未来合适的时机,将部分科技业务对外进行各种方式的融资,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然后,目前并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今后,金融科技是一个大的风口,挑战在于数据收集和应用场景,C端市场已经饱和,大家转战B端。”近日,平安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邱寒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金融科技两大挑战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金融科技公司,但行业对于金融科技的定义并不清晰。其实有些公司行着放贷之实,完全没有科技。”邱寒坦言,比如,市场上叫“征信”的机构将近上千家,但真正意义上的征信机构却极少。

  邱寒认为,金融科技公司可集中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大数据公司,这类公司或进行数据交易,或从事数据处理、咨询分析,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数据获取方面,并没有特别严格的授权机制,导致中国的数据黑市问题较为突出。监管正在逐渐介入,既保护个人隐私,也规范行业。

  二是科技类公司,即提供技术服务,比如系统服务、人工智能等。算法今后会越来越难,因为算法需要大量数据,获取数据后不断训练,但自学算法还没有突破。因此,目前的人工智能并没有那么智能。

  在邱寒看来,金融科技有两个门槛和挑战。

  “第一个挑战在于数据。这类数据到底难不难收集,如果是不难收集的,需要多大量?如果是难收集的,企业到底有没有能力去积累这类数据?这最终决定这家企业能不能做好。第二个挑战是应用场景,也就是如何变现,如何应用?相比于这两大挑战,超前的技术对业务并非必需品。”

  她认为,金融科技虽然是一大风口,但C端已被互联网巨头垄断,流量非常贵,因此大家转战B端。业务形式无非两种,一是细分领域,做到“小而美”;二是“大而全”,需要非常有实力,因其技术投入大。

  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技术

  近年来,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瞄准一个市场,即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技术。比如,中国平安对外通过子公司平安金融壹账通输出技术,赋能中小金融机构。

  金融壹账通的前身为2011年7月成立的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平安金科”);2015年11月,平安旗下一账通、前海征信、银行一账通三大业务整合,金融壹账通诞生。

  兴业数金亦于2017年3月整合其运营超过十年的“银银平台”,推出面向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业云品牌“数金云”。

  在银行人士看来,平安金融壹账通更加“大而全”,兴业数金则偏向基础设施。

  “平安集团发展这么多年,积累了很多先进技术。以前是自己开发自己用,现在把这些技术开放给大家用。我们的定位是一个技术输出的窗口。”邱寒介绍,平安金融壹账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目前金融壹账通的业务结构为“三大业务平台+开放式金融科技云平台”,其中“三大业务平台”是指零售银行平台、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同业交易平台,面向中小银行、非银金融企业以及网贷公司。

  去年11月,平安金融壹账通面向中小金融机构推出名为加马(Gamma)的全套智能贷款解决方案。目前已与30多家机构签约,包括8家中小银行和一些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我们给银行提供很多服务,包括提供核心银行的改造升级服务,不只是卖系统。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金融科技公司的特色。”邱寒表示。

  近期,金融壹账通融资及计划上市的消息在业内流传。

  1月29日晚间,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集团旗下子公司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并于1月29日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据媒体报道,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和金融壹账通也有单独IPO的计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金融壹账通正在进行A轮融资,但尚不清楚融资金额和参与方。中国平安对此表示“不予置评”。


相关标签:
金融
平安
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