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浪潮下的狂躁:大浪淘金还是大浪淘沙?

  • 来源:证券时报
  • 发表于: 2018-03-28 16:57:06
  • 责任编辑: ningdi

弄潮儿们满腔热血,希望在浪潮中做“能飞起来的猪”,但是太快容易成为先烈,太慢又吃不到螃蟹。

  弄潮儿们满腔热血,希望在浪潮中做“能飞起来的猪”,但是太快容易成为先烈,太慢又吃不到螃蟹。

  2013年我在和讯香港做驻港财经记者,开始接触互联网金融(Fintech)这个名词,那时候人们在讨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互联网还是金融?我们在深圳举办过几场大型的互联网金融活动,在香港也参与落地了香港互联网金融高峰会、香港国际创客节等,邀请到时任特首等嘉宾参加。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元年,那会儿我们说的互联网金融还是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众筹、金融电商、虚拟货币等,在内地被炒得热火朝天。在香港曾出现首家P2P公司,后来慢慢销声匿迹了。海通国际在香港成立了互联网金融部门,配对式互联网借贷平台Bestlend,据说后来也未成功推广。

  那会儿我也开始接触到比特币,一次跟着同学的编辑前辈去兰桂坊开眼,在夜店第一股Magnum经营场所偶遇了后来第一个在香港创立比特币交易所的朋友,那时候他刚从一家老牌电信公司辞职,满腔热血要在香港比特币市场开辟一个新天地,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我和他多聊了几句,那时候比特币还是几十美金一块,然而我当时还在观望,再回首已是与一次致富机会失之交臂。

  2016年我在中国日报香港版继续做财经记者,朋友转给我一篇文章说区块链会是未来的趋势,好奇地请教朋友解释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在香港的金融机构中,中银香港首先作出反应,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到旗下按揭业务——套用在物业估值进行测试,也引入到贸易融资等领域。从去年底开始,香港渐渐炸开了锅,出现一场一场的活动讨论区块链,比互联网金融那会儿更热烈。

  区块链目前已进入3.0时代,即聚焦区块链的落地——区块链技术加上不同的应用场景、多行业跨链智能合约、混合共识共链等方面。有专业人士表示,20年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主要以石油、基建为主的传统行业,目前是以FANG(Facebook、Amazon、Netflix和Google parent Alphabe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预计未来10年、20年区块链概念的公司会位居前十,我们拭目以待。

  去年至今,除了热乎的“区块链”,共享经济、智慧城市等新理念层出,共享单车Gobeebike在香港出现,香港零售便利店港铁遍地开始支持微信支付宝支付,比特币开始了它的过山车表演,比特币的挖矿和矿机生意也随之波动,其他虚拟货币蓬勃发展,ICO开始崭露头角,不过最近被香港证监会监管——香港证监会3月刚罚了一家公司Black Cell并强调了一直的态度是“若ICO涉及向香港公众提出购买集体投资计划中的权益或集体投资计划的要约,除非获得豁免,否则或须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事先获得认可或符合发牌规定。集体投资计划中的权益被视为《证券及期货条例》所界定的‘证券’。”

  在一波波的浪潮中,人工智能也在拉升各行各业人士的焦虑,机器人开始端盘子、写稿、做交易……人们担心自己的工作或者下一代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最近参加了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举办的“Leadership in the Digital Age”,邀请到前香港立法会主席曾钰成作演讲,主要讨论管理层的领袖力是否也被人工智能取代,从讨论的内容来看,大家的观点还是趋于乐观——不会被取代,因为领导力需要个性、创意、魅力等机器人可能没法做到的质素。

  其实不必过度惊慌被取代,能被取代的还是重复性的工作,以往我们也有工业革命,现在的互联网革命也只是将我们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聚焦更有创造力的工作。

  我也一直在想,也咨询了很多前辈——“科技、特别是科技金融,是这几年兴起的,还是其实一直都存在,近几年特别快?”他们告诉我是后者。所以弄潮儿们满腔热血,希望在浪潮中做“能飞起来的猪”,但是太快容易成为先烈,太慢又吃不到螃蟹,还是要先找准定位呐。

  来源:证券时报  段婷 (作者系驻港媒体从业者)


相关标签:
大浪
浪潮
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