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度小满金融副总裁黄爽指出,大部分银行产品利率在18%以下,现金贷是36%以上或更高,但大部分市场机构不知道如何开拓18%-36%之间的客群。
导读:度小满金融副总裁黄爽指出,大部分银行产品利率在18%以下,现金贷是36%以上或更高,但大部分市场机构不知道如何开拓18%-36%之间的客群。
本报记者 王晓 上海报道
金融与科技日益融合,相互推动,但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和风险。尤其在当前金融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如何推动金融业升级?
6月30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8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监管部门、学界以及金融科技领军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赋能、规范融合的金融科技新生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介绍,从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行业主体来看,包括大规模采用金融技术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互联网、电商巨头利用自身优势,在金融业务技术输出方面布局适度隔离;纯粹提供技术服务外包的机构;以及利用新技术从事类金融业务,包括P2P业务等。
论坛主题演讲中,以蚂蚁金服、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为代表的脱胎于互联网巨头的金融科技公司,与脱胎于金融机构的中邮消费金融、平安金融壹账通等就科技对金融业务带来的改变各抒己见。
科技拓展金融服务边界
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表示,技术进步改变了金融逻辑,为金融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最终都需要有一定场景的应用。
俞胜法介绍,蚂蚁金服在信用风险控制过程的核心都是技术,在管理账户风险时不仅有公司近十分之一的人员布局,更有几十亿的基础数据员和上百个预测模型。过去财富管理靠客户经理做营销推荐,而现在可以通过数据化、人工智能、区块链乃至自动化机器人对整个流程做出很大提升。过去财富管理靠机构刚兑和对客户经理的信赖,而现在,可以通过技术对用户了解和对产品的东西建立信任关系。“技术和金融服务融合,技术可以拓展商业边界,新的商业边界又为金融服务提供新的场景。”
消费金融无序发展带来一些乱象,监管部门出手从杠杆率、利率、催收等多方面规范。一些从业机构感到已经无可作为。度小满金融副总裁黄爽指出,大部分银行产品利率在18%以下,现金贷是36%以上或更高,但大部分市场机构不知道如何开拓18%-36%之间的客群。“如果在消费金融的产品、客群以及风险这个‘铁三角’都能有新的技术支撑,普惠金融仍然大有可为。”
黄爽介绍,无论是消费金融还是小微金融,都有大量需求没有被满足。金融需求广泛存在,但是是低频的。通过百度多维、实时需求数据,叠加算力、算法,即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进行画像,可以显著提升获客效率。
黄爽表示,最后落脚到产品上,要在合理的利率范围之内,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合理的产品矩阵。在金融科技时代,这不仅是产品定价,还代表了触达渠道和典型用户。“客群和产品决定了风险的平均值;风险和产品决定了客群边界。”当对客群有认知,又能管理风险时,产品就有竞争力,就有可能将产品定为18%-36%的区间甚至18%以下,用更合理的价格服务更多的人。
金融科技开放合作新生态
“新技术终将成为消费金融重构最核心的驱动力。”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余红永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就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互补发展。产品服务突出小额、高频、快速、灵活的优势,满足不同消费主体的需求。
余红永指出,科技在资金管理、获客、审批和贷后等消费金融全生命周期的环节都需要新技术的支撑和赋能。他以中邮消费金融的实践举例:中邮消费金融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现秒批秒贷;通过大数据的实时计算、AI技术实现了动态人脸识别,有效防范了伪造欺诈;推动构建社交网络,防范团伙欺诈,通过客服智能机器人,响应各种咨询和投诉,降低服务成本。
“新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够降低消费金融业的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传统金融机构目前还不太能够满足的一些长尾客群,比如说农民工、蓝领、大学生等人群的金融需求。”余红永表示。
“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不是竞争而是合作的关系。”平安金融壹账通首席技术官兼首席运营官黄宇翔表示。作为平安集团金融服务生态圈的建设承载者,平安金融壹账通希望把金融科技能力打造成云平台的服务,帮助中小金融机构在未来竞争中找到自己的机会,从技术和场景角度实现金融的赋能。
黄宇翔举例,中小银行布局零售和直销银行,简单卖给它一个APP它没机会成功,因为它没有能力,也不懂经营,因此不仅要提供APP,还要教会他们SAT(社交、网点、产品)的获客模式。在风控端,中小银行没有大行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积累,平安金融壹账通将自身这方面的能力输出,帮助中小金融机构解决申请、审核和贷后全流程的风控的能力建设。
黄宇翔强调,开放平台是未来金融科技公司最需要做的事情。平安金融壹账通正在打造这方面的能力,将具有流量、风控能力和服务的应用产品,通过云上的SaaS、API开放给中小机构,银行、第三方软件提供商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共享API服务。
蚂蚁金服和度小满金融也提出,要将自身锻炼的金融科技能力开放输出给金融机构。
客观看待区块链在金融业作用
“利用金融技术做类金融业务,不能越位,监管环境日益严格。”杨涛指出,从监管层面来看,未来从事任何金融活动必须把自己可能存在的风险特征解释清楚,是存在系统性风险还是非系统性风险,还是国情特殊的风险。否则就会出现过去很多金融产品出现过程中存在很多争议。但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发展迎来重要的窗口期。
杨涛指出,当前中国很多金融科技在国际所谓的领先,更多体现为商业模式、应用场景,需求层面的领先,而底层技术研发方面有很多不足。下一步推动金融科技主要靠市场主动,政策更多是引导创造环境。
对于当前大火的区块链技术,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提出,利用其难篡改、透明等特点,用区块链对金融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是否是一个可行方向正在研究。主要从打破信息孤岛,底层数据穿透,增加监管的透明性等角度考虑。
金融业是区块链应用的桥头堡和排头兵。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发部负责人蒋国庆介绍,业界积极探索各类应用模式,在支付清算领域,欧洲部分央行也在做,人民银行在票据交易所做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应用。此外还有权益证明、供应链管理、积分发行、审计等方面。不过,蒋国庆明确表示,理性务实看待和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客观认识其发展阶段及改良作用。既不神化也不泛化区块链的作用。经过研究,区块链还有很多局限,它是当前金融科技探索的热门技术,但由于其内生性的技术缺陷,是否能够得到大规模应用还有待于观察。
“法定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其实并没有直接关系,甚至并没有技术上的必然联系。区块链只是法定数字货币将来流通的一个可选手段。”蒋国庆介绍。这一表述可以看做对当前虚拟币捆绑区块链技术以及法定数字货币炒作乱象的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