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很紧张,合作的平台出了问题会影响我们的业务”,一家银行负责存管业务的工作人员向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表示,与网贷平台合作银行资金存管业务“如履薄冰”,可能会看情况开展业务。
“我们也很紧张,合作的平台出了问题会影响我们的业务”,一家银行负责存管业务的工作人员向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表示,与网贷平台合作银行资金存管业务“如履薄冰”,可能会看情况开展业务。
网贷即将迎来备案,一些银行原计划布局的存管业务将推迟或搁置。早前,贵州银行也曾在2018年3月份退出资金存管业务,与之合作的近30家网贷平台面临着无存管银行的局面。另有部分银行开始谨慎对接网贷平台。
银行寻求风险预警
业内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23日,全国共有832家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占监测内正常运营平台的53.16%,比上个月同期上升了4.12%。
目前,银行存管已覆盖69个城市的网贷平台。涉足网贷平台资金存管服务的银行有所增加,截至2018年4月23日,存管银行增加至65家,较上月同期新增了两家银行。华兴银行和江西银行对接并上线的资金存管平台数量仍然最多,分别为92家和85家,上线平台数量为个位数的有45家银行。
尽管数量在增加,但已经有银行退出资金存管业务,或展缓与部分网贷平台,也有不少银行已经暂停并退回合作,要求平台另寻他行开展相关业务合作。上海银行曾在今年年初下线了部分网贷平台的合作,重庆富民银行也对多家平台发出警告,称已经暂停合作。
与此同时,银行在布局网贷资金存管业务的同时,也有不少银行深陷“雷区”。根据融360数据监测显示,截至目前,共有36家上线银行存管的平台出现问题。其中,20家提现困难、8家停业、2家跑路、2家经侦介入与1家良性退出。
36家上线银行存管的问题平台,波及到15家银行。问题平台中上线华兴银行资金存管的平台有7家,位居第一,其中4家提现困难、3家停业。徽商银行和厦门国际银行则分别有4家平台出现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等问题。
当前,银行存管最大的问题是银行未能对平台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特别是平台控制人在跑路过程中银行无法在前期要求其提供客户转账证明、资金划付证明等文件,存管实质有名无实。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开展资金存管业务的银行开始也在“反省”,一方面要求平台不得借用银行名义大肆宣传,用作背书;另一方面,开始向市场上提供风险预警系统的公司购买该系统,希望能提前发现平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出回应。
据介绍,例如通过风险预警系统来筛除那些风险较大的平台而拒绝与其合作,即使已经合作的平台,也实时监测平台,在平台出问题前做出回应,维护银行自身声誉。
平台“有苦说不出”
“对于银行存管,我们公司现在很头疼,已经换了好几家银行了”,一家浙江网贷平台抱怨道,银行存管与网贷备案息息相关,不得不重视,也不得不寻找新的银行合作。
实际上,该平台曾与多家银行先后达成存管业务合作,但均未能实现对接并上线。而该平台也已经向投资人告知存管银行的名称,并在官网预告上线时间,但最终的结果仍走向“分手”。
同时,也有部分平台同时存在存管标的与非存管标的双系统模式,宣称平台与银行数据仍在对接或迁移,且体验不同,需花费较长时间。另有部分平台仍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在未正式上线存管时多发布“不完全合规标的”,如大标、拆标与假标等,而上线后操作难度较大。
据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了解,银行资金存管年费按照一定比例收取的网关充值、代扣充值、提现转账等资金汇划费用,一个中小平台一年存管费用接近一两百万元,且不包含对接时所花费的额外支出。
受到行业环境影响,部分银行开始重新衡量P2P资金存管业务的效益,故而暂停了部分合作。对于平台而言,巨额的花费所带来的好处并不多,既不能让平台的体验更为流畅,也不能给平台带来更为安全的保障,或用以宣传。
根据央行等十部门《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监会等四部门下发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与《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在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中,除必要的披露及监管要求外,委托人不得用“存管人”(即存管银行)做营销宣传。
与此同时,全国网贷整治办正联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开展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测评,剑指“银行存管标准不一,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对银行的资质进行考核。只有通过测评,方可进行下一步的业务开展。
此前,有消息称,第一批通过网贷存管测评的银行名单有望近期公布。也有消息称,存管银行名单不分批次,将统一公布。但截至目前,均未得到证实。不过,有分析指出,测评的压力会成为平台、银行与投资人等多方心中的“石头”,如鲠在喉。
广东一家网贷平台负责人直言,按照各地备案整改验收政策,如果已签约或者上线的存管银行并未出现在白名单内,会直接影响平台能否通过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