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网贷App出现在用户的生活中,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也带来了烦恼。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些App注册容易注销难已成为业内普遍现象。在分析人士看来,对于投资人来说,最大的风险在于个人信息的泄露,造成日常收到大量的垃圾短信和外呼电话,但客户私人信息保护并不是通过提供注销服务就可以得到解决。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网贷App出现在用户的生活中,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也带来了烦恼。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些App注册容易注销难已成为业内普遍现象。在分析人士看来,对于投资人来说,最大的风险在于个人信息的泄露,造成日常收到大量的垃圾短信和外呼电话,但客户私人信息保护并不是通过提供注销服务就可以得到解决。
网贷账户注册容易注销难
北京商报记者注册多家网贷平台了解到,注册容易注销难的现象普遍存在,一般通过手机号就能进行注册。在没有进行实名认证时,平台只留存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但实名认证以后,平台就留存了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信息,如果有过借款,平台还会留存银行卡信息。而有的平台还会获取短信、彩信、通讯录的权限认证。
有网友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自己前段时间在某消费借款服务平台注册了账号,但在提交身份证信息时觉得风险太高,很容易泄露信息,所以就决定放弃这家平台。但打电话给客服咨询时,客服回应称平台不提供注销服务。
关于账号注销问题,该消费借款服务平台客服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平台没有注销功能,所有信息都是系统正规录入,有相关部门进行维护。每隔90天之后系统会自动更新消息,如果想重新借款都需要在平台进行重新填写。然而,平台公关部负责人强调,平台为用户提供注销账户服务,但刚刚开始优化流程,有些客服不太清楚。
也有平台对注销账户设置限制条件。北京一家网贷平台客服表示,如果账号已完成身份认证,可提交身份证明相关身份资料,在平台和存管银行审核无误后,进行注销平台和存管银行账户操作。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平台进行注销的限制条件为,出借人注销,当前各个账户金额和所持债权都为零,当前没有投标且没有未支付或支付中的支付单。借款人注销,不存在有效状态中(如还款中、申请中、审核中等)的借款申请。
在调查的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也遇到了被 “骚扰”的问题,在注册一家现金贷平台后,该平台先后几次打电话要求完成实名注册,但当记者提到注销账户时,对方表示,在没有提交任何信息审核的情况下是不需要注销的。
个人信息恐难保护
针对网贷平台账号无法注销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工信部2016年第2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曾提出“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用户终止使用电信服务或者互联网信息服务后,应当停止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并为用户提供注销号码或账号的服务”。因此,监管条例中明确提出应该提供相应注销服务。所以对于平台,更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有相应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市场人士表示,账号不能注销等同于用户在互联网上的“痕迹”无法被消除。在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看来,提供了注销服务并不代表平台就应当删除客户交易数据和信息。根据商务部门的规定,互联网交易平台必须保存客户交易数据至少五年;根据银行监管规定,开户银行必须对客户数据永久性保存。因此,客户私人信息保护并不是通过提供注销服务就可以得到解决的。
监管真空亟待立法
不光网贷,很多我们常用的社交类、出行类、购物类网络账号都有销户难问题。麻袋研究院研究总监路南表示,这其实是互联网行业长期以来的一大顽疾。一方面,僵尸用户也是用户,不能销户则平台用户数量始终增长,不会出现用户数量下降的情况;第二,哪怕是僵尸用户,没准哪天就能成为营销的对象、潜在的客户;第三,积累的用户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也有着很多意想不到的“用处”。
路南进一步指出,对于拒绝账户注销,无论是《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还是《网络安全法》,都明确了罚款等惩戒举措。但相比企业的“获利前景”,惩罚力度仍不够。在此背景下,不妨对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适用的惩罚举措“升格”,让惩罚来得更严厉,震慑力更足。
“如果发生因为用户信息被泄露,导致公民相关的财产权益或其他权益受到损害,应当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向具体的侵权单位主张损害赔偿责任。目前此类案件存在调查取证难度大,而侵权赔偿认定没有统一标准,靠用户个人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权并不现实;需要国家完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相关法令,明确侵权赔偿责任,个人采取法律手段维权才具备相应的制度基础。”王德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