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搜索“P2P跑路”会发现,含有这一关键词的报道几乎每年都有,不过,今年显得尤其多。
在网络上搜索“P2P跑路”会发现,含有这一关键词的报道几乎每年都有,不过,今年显得尤其多。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6月份以来,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80家,平均每天就有近3家平台停业或出现问题。仅7月18日当天,就有7家P2P平台爆雷。笔者看到的最新报道是“小米平台多个P2P项目爆雷涉及金额约4000万”,这让我这个不碰P2P的人也感到揪心了。
在笔者的认知里,P2P不过是借助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金供需对接的一种形式,是对银行传统借贷形式的有效补充。那些银行不爱搭理的小额分散性借贷需求,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恰恰为P2P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成长土壤。原本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何以发展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从行业内部看,不守正道违规操作是造成平台屡屡爆雷的主要原因。除了一些低级的诈骗、庞氏骗局模式外,稍有技术色彩的人为拆标、建立资金池,虚构借款标的,自融等违规经营行为是P2P平台运营过程中风险累积,直至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根源。另外,风控能力不足,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平台的逾期率和资金坏账率,久而久之直接导致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
从外部环境看,在宏观经济去杠杆的背景下,市场流动性整体收缩,导致中小平台的运营压力增加,再加上备案延期的影响,有不堪压力的平台良性退出。风险溢出效应对投资者的信心也产生一定干扰,行业恐慌蔓延。更有甚者,为购房摇号筹措资金致使平台失血,挤兑行为的发生加剧市场恐慌,形成踩踏风险。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称,P2P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发展快,尚不成熟,而且每一个新兴行业都会经历一个自我淘汰与净化的过程,才会走向发展与成熟。因此,这一波爆雷会逐步淘汰一些不合规的平台和业务,加速行业洗牌,这也是行业发展过程的必然,之后将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笔者坚持认为,P2P行业在金融服务实体和普惠金融领域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虽然风险不断,花样翻新,但只要坚持信息中介定位,回归到点对点的业务本源,这一行业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而监管层的包容态度对这一行业的创新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近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动员会上指出,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化解存量风险,消除风险隐患,同时初步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