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团伙走账是分分钟的事,往往没等警方查出头绪,骗子已将钱洗白。只有靠更严格的、无缝隙的监管,才能让诈骗者无从下手、无机可乘。
诈骗团伙走账是分分钟的事,往往没等警方查出头绪,骗子已将钱洗白。只有靠更严格的、无缝隙的监管,才能让诈骗者无从下手、无机可乘。
据《经济参考报》1月23日报道,记者近期在北京、广东、浙江、河南等地调研发现,因使用便捷、资金快速到账、作案隐蔽等特点,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像一个庞大的“资金池”,成为电信诈骗团伙套取、漂白非法资金的“绿色通道”,而企业对终端使用者难以有效监管以及自身存在的漏洞,都给警方及时冻结被骗资金、追赃和侦破案件造成障碍。
第三方支付平台竟然成了诈骗分子的“帮凶”,卡不离身都能被莫名其妙刷走钱财,甚至账户中没钱也能被不法分子使用信用额度将钱“借”走——如此情形,我们还能放心使用第三方支付服务吗?
所谓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银行的第三方机构在消费者、商家和银行之间建立连接,提供网上支付结算和资金转移服务的互联网机构,具有账户开设简单、转账取现快捷等特点。但同时一些平台也存在实名制难以落实、无法及时查询和冻结资金等弊端。
目前,拥有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多达200多家,此外还有大量非正规的支付平台。据统计,仅2016年,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的资金超过20万亿元。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方式的某些隐患和漏洞实施诈骗、套现等。上海警方近日破获首起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刷信用卡诈骗案,涉案300张银行卡,被盗刷300万元人民币;北京市公安局统计,2015年以来累计帮助受害人挽回十几亿元损失,其中七成被骗资金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转账。
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怎么就成了不法分子套现、洗钱的“绿色通道”?
移动支付账户都绑定着银行卡,不法分子获取了受害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号、密码等信息,即间接掌握了其银行卡,再采取“撞库”等概率手段则可以“猜中”部分受害者的支付密码,进而或是将诈骗得手的资金转移到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在线消费再转卖套现,或是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功能,将赃款在银行账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多次切换,使得公安机关难以及时查询资金流向。
与以往诈骗团伙诱骗受害者直接转账到指定账户不同的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钱转着转着就没影了”,为破案带来极大难度——大多数平台的查询手续繁琐、查询要求苛刻、反馈周期长,此外还有注册信息不实、交易管理混乱、刷卡交易记录和流水查询困难。而诈骗团伙走账是分分钟的事,往往没等警方查出头绪,骗子已将钱洗白。
在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以其巨大的便捷优势呈现强劲发展趋势。未来通过此类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费、理财和转账的情况将越来越多,不同的平台在深耕自身针对的群体和领域时,对可能隐藏在公众视野之外的各种花样骗术和手段,应当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完善平台自身建设。
在警方下力气持续打击诈骗犯罪的同时,相关部门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打补丁堵漏洞,已是迫在眉睫。比如,加强平台自律和审核义务;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纳入诈骗案件侦办平台的止付和冻结范围,一旦发生警情,公安机关能快速查明涉案账户信息,采取冻结等措施;整合系统资源,打通地区、部门间的查询门槛。
可喜的信号是,央行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对第三方支付服务中的无证经营、支付创新、市场秩序、终端管理、小微商户、代收业务、支付接口、跨行清算以及监督管理多个维度进行监管。国家标准委日前发布消息,称今年将抓紧推进第三方支付信息安全的标准制订。只有靠更严格的、无缝隙的监管,才能让诈骗者无从下手、无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