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方支付监管收紧、罚单频开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洗牌收官之战,几乎一触即发。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牌照身价“居高”不下,飙升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在第三方支付监管收紧、罚单频开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洗牌收官之战,几乎一触即发。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牌照身价“居高”不下,飙升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日前,凤凰网WEMONEY从知情人士处拿到一份第三方支付牌照转让书。根据转让书,该牌照业务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期限是从2017年续期至2022年。凤凰网WEMONEY注意到,该牌照报价14亿元人民币,其中包含1亿元的备付金。
根据2010年6月21日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分类,第三方支付业务主要分为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和银行卡收单三类。其中网络支付又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牌照价格的高低主要还是看它的业务范围。”一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凤凰网WEMONEY, 目前移动电话支付的资质已经包含在互联网支付范畴内,互联网支付是支付机构最重要的支付资质,且比较稀缺,5、6亿元的纯牌照价值是市场普遍公认的价格。另据此前网贷之家统计,拥有互联网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业务资质的牌照价格较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资质牌照价格相对较低。
根据央行官网此前公布的第五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续展结果,其中21家机构顺利续期,又有4家支付机构未获续展。至此,经过五批支付牌照续展后,央行总共已注销28张支付牌照,支付牌照剩余243张。
据盈灿咨询统计,截至2018年2月6日,可以开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的有149家,可以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的有110家,可以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有61家,可以开展移动电话支付业务的有48家,可以开展固定电话支付的有8家,可以开展数字电视支付的有6家,可以开展预付卡受理业务的有5家。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随着央行明确表示原则上一段时间内不再批设新机构,并逐渐加大整顿力度,存量支付牌照持续减少,第三方支付牌照价值将一路水涨船高。在此背景下,行业洗牌加剧,一些小的支付机构会被市场所淘汰,巨头争相高价抢夺支付牌照将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