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7日电(记者 陈听雨) 如今,出门不带现金只带手机,正潜移默化地成为人们的习惯。随着春节的临近,在节前消费热潮的带动下,分析人士预计,我国移动支付行业又将掀起新的高潮。
新华网北京2月7日电(记者 陈听雨) 如今,出门不带现金只带手机,正潜移默化地成为人们的习惯。随着春节的临近,在节前消费热潮的带动下,分析人士预计,我国移动支付行业又将掀起新的高潮。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在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比例由2016年底的50.3%提升至65.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郝丽阳和王涛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了“万物互联”的基础,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用户使用习惯进一步巩固,手机支付已经深度绑定生活。
移动网络促进“万物互联”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郝丽阳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郝丽阳称。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她分析认为,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车联网、智能家电促进“住行”体验升级,构筑个性化、智能化应用场景。移动互联网服务场景不断丰富、移动终端规模加速提升、移动数据量持续扩大,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创造更多价值挖掘空间。
据郝丽阳分析,2017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三项特点。首先,服务场景不断丰富,各类综合移动应用平台不断融合社交、信息服务、金融、交通出行及民生服务等功能,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扩大服务范围和影响力。
其次,移动终端规模加速提升,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车联网、智能家电促进“住行”体验升级,构筑个性化、智能化应用场景。
第三,移动数据量持续扩大,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网民规模趋于稳定的同时,海量移动数据成为新的价值挖掘点,庞大的数据量与“大数据”处理技术深度结合,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创造更多价值挖掘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网购和外卖订餐的用户规模正高速增长,成为了网购和外卖订餐的绝对主力。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33亿,其中,5.06亿是手机网络购物用户。同期,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3.43亿,同比增长64.6%,其中,3.22亿是手机网上外卖用户。
手机支付深度绑定生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王涛
如今,无论是在饭店、电影院,还是超市、菜市场,甚至街边小摊小贩,只要有消费,几乎都可以扫码支付,出门不带现金,只带手机,基本不会遇到太多的支付困难,这也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习惯。随着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用户使用习惯正进一步巩固,网民在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比例显著提升,移动支付正在绑定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5.31亿,较2016年底增加5661万人,年增长率为11.9%,使用率达68.8%。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5.27亿,较2016年底增加5783万人,年增长率为12.3%,使用比例达70.0%。
王涛表示,调查数据显示出,在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用户中,更多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为39.1%,而更多使用现金、银行卡支付等传统方式的比例为31.1%,使用两种方式相近的比例为29.8%,更多使用移动支付的网友已经占比最大。
王涛分析认为,2017年移动支付应用的发展也呈现出三大特点。第一,移动支付深入地绑定了个人生活。继打车、外卖、购物等个人消费服务场景之后,移动支付进一步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已由早期水、电等生活类缴费逐步扩展到公共交通、高速收费、医疗等领域。
第二,线上支付正加速向农村地区网民和老龄网民渗透。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网民使用线上支付的比例已由2016年底的31.7%提升至47.1%;50岁以上网民中使用率从14.8%提升至32.1%。
第三,技术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生物识别技术日趋成熟,指纹识别已被大规模使用,面部识别也得到初步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