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下半场“拉锯战”

  • 来源:iDoNews专栏
  • 发表于: 2018-04-02 14:38:27
  • 责任编辑: ningdi

近日,巨头间互相“封杀”的传闻密闭,起源是几天前沃尔玛在华西区(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的门店暂时停止接受支付宝支付。这一消息的爆出,我们不得不解读为支付渠道的“二选一”。官方对此事并没有过多的回应。

近日,巨头间互相“封杀”的传闻密闭,起源是几天前沃尔玛在华西区(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的门店暂时停止接受支付宝支付。这一消息的爆出,我们不得不解读为支付渠道的“二选一”。官方对此事并没有过多的回应。

与腾讯有合作关系的沃尔玛,也就是此次事件的主体,事后回应:“沃尔玛华西区和微信达成深度合作关系。目前除了华西区,其他地区的沃尔玛都支持支付宝结算。”沃尔玛背后的盟友腾讯表示,腾讯与相关企业不存在支付渠道“二选一”之类的后台协议,一切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且有企业自行选择。

“支付宝 微信支付”的图片搜索结果

是不是真的第三方企业有自主选择权,好像我们并没有必要关心。对消费者的影响好像也不是很大。问题的深刻之处在于,巨头第三方支付市场之间以往默默的竞争、对抗一时间好像都拿到了台面上。

其实消费以往默认的习惯就是阿里和腾讯各自旗下的自家产品并不支持对方支付渠道,比如淘宝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上的一些增值服务,反过来不支持支付宝。对于这样的状况我们以往是默许的、习惯的。但是像今日这样的第三方企业实施二选一的方案,我们之前并未遇到过。

这其实与市场格局的改变有着深刻的关系。整个过去的2017年,新零售大火。腾讯阿里双方都是疯狂的买买买。大规模的投资并购案数次发生。而这一切都是在早期的抢位环节,是在为真正完整的市场交易搭建基础设施。说白了想要真正实现商业生态的闭环,实现整体的规模化变现,最后的落脚点还在整个末端的支付环节。

毕竟这是最后是否成功转化的的一个决定性关口,数据的变现也才能变成现实,所以此时卡位,推广自己的支付渠道,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需要我们太大的惊讶。

难以理解的是,为何第三方商家执行这样看起来对自己并没有收益,但对消费体验有影响的策略。

这得和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不同和优劣势说起。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除了蓝绿色差之外。更多的是内部逻辑结构和产品基因的不同。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2017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达到120万亿元,年增速100%,同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强格局稳定,合计市场份额达94%。足以可见两者的市场份额几乎占据了全部移动支付市场。这是推行二选一先决条件。

可行性在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不相上下的市场占有率,实际上,在2014年之前整个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占有绝对的优势,并不愿意退出支付渠道的腾讯通过一个降维的打法,在2014年打破了这个一超多强的格局。在2014年春节期间,微信推出微信红包功能,一时间成为现象级的产品功能,当时的市场效应要比现在的小程序、跳一跳小游戏要火的多。在之后的网约车大战、京东腾讯的合作、以及一系列的线上线下的联动服务,慢慢的培养了用户对与微信红包甚至微信钱包的看法。由此培养了消费者认知和消费习惯。

之后通过两年的品牌推广,微信支付硬生生的扳回了失去了的先机。虽然现在并无具体的数据显示谁的市场份额更多,但是从整个市场反应来看,对于对方各自都是无能为力。笔者认为拉锯战的市场格局将长期的持续。并且各自都具有自己的优劣势。

目前微信的用户接近10亿人,支付宝的活跃用户已达5.2亿左右,单从这块比较,微信占有优势,但从商业的垂直深度来看,支付宝在阿里的大生态中有强电商的交易支撑,显然垂直的深度要比微信支付强。这点好像支付宝更强一点。

其实两者的比较方面很多,微信起源与社交,社交属性是其核心,支付目前还是其依附的功能,广度虽然较好,但商业的延展性却差一点。支付宝以工具起家,虽有较高的壁垒,但广度上好像差一点。因此支付宝一直在扩大自己的产品边际,提高用户黏性,蚂蚁森林的例子就很能体现。

因此而言,在当下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的今天,其实用户扮演的双重角色,同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用户。二选一的方案对消费者的影响并不大。最终巨头之间竞争中收益的也是我们消费者。支付宝春节五福的营销对消费者就是真金白银!


相关标签:
支付
拉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