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以“运作”备付金作为一大营生手段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做的“生意”越来越少了。根据央行规定,今年1-4月,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交存比例要逐步从20%上升到50%,目前公布的2月规模数据反映出机构交存额已大幅上升,照此推算,近日将公布的3月交存规模很大可能突破3000亿元,这也意味着留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口袋里的资金越来越少。
部分以“运作”备付金作为一大营生手段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做的“生意”越来越少了。根据央行规定,今年1-4月,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交存比例要逐步从20%上升到50%,目前公布的2月规模数据反映出机构交存额已大幅上升,照此推算,近日将公布的3月交存规模很大可能突破3000亿元,这也意味着留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口袋里的资金越来越少。
所谓“客户备付金”,是非银行支付机构预收其客户的待付货币资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当平台用户足够多、支付规模不断增长的时候,这笔资金的规模就会十分可观,是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运作好这笔不要利息的负债,也成为支付机构一门划算的“生意”,甚至有一些机构违规挪用备付金用于高风险投资。
这受到监管重视,央行开始整肃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小金库”。根据要求,自2017年4月17日起,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商业银行将部分客户备付金交存至央行。与之对应的,央行从2017年6月开始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新增了“非金融机构存款”项目,即第三方支付机构交存到央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公开机构的交存额。
据2017年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6月-12月非金融机构存款增长十分缓慢,甚至期间还有过小幅倒退。月度数据分别为840.77亿元、901.4亿元、901.35亿元、901.29亿元、995.07亿元、994.9亿元和994.9亿元,始终未突破千亿元大关。
今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交存规模增长开始进入快速道。今年1月非金融机构存款为1237.57亿元,2月达到2202.35亿元,同比大涨近八成。这与2017年底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交存比例调整有关。央行提出,2018年1月仍执行集中交存比例20%,2月至4月按每月10%逐月提高,至2018年4月将集中交存比例调整到50%左右。
按照2月交存30%、规模达到2202.35亿元倒推,同月市场整体备付金规模约为7300亿元,而去年曾有消息指出,备付金规模已经达到8000亿元。“2月可能是因为有过年的因素,备付金规模下降。”一位支付分析师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但目前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仍保持持续正增长,由此推测3月交存比例提升到40%后的交存规模,超过3000亿应该没有问题。
“备付金全面上交是大势所趋。”一位支付业观察人士进一步说道,对于不少体量不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以前备付金确实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交存后将不再是。交存政策对支付巨头的利润影响则甚小,因为支付本来利润很微薄,支付巨头基本不靠此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