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第一家外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清算机构来了!

  • 来源:支付百科
  • 发表于: 2018-05-03 15:10:27
  • 责任编辑: ningdi

5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收到了世界第一公司(WORLD FIRST)关于申请支付业务许可的来函。

刚刚,第一家外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清算机构来了!

 

5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收到了世界第一公司(WORLD FIRST)关于申请支付业务许可的来函。



这意味着,第一家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已经迈出了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



可与WorldFirst对标的竞争对手包括Paypal等。Paypal原本有机会成为第一家申请相关牌照的美国跨境支付公司,但是近期受累于中美贸易战,反而让英资背景的WorldFirst抢先。 

早在今年3月21日,央行就已发布了外商投资支付机构有关事宜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8]第7号),明确了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准入规则和监管要求。该公告的出台有利于推进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 

 

从公告看,外资机构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应具备三个条件: 

(1)商业存在。境外机构应当在境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作为申请支付业务许可的主体。 

(2)支付业务设施。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应当在境内拥有安全、规范、能够独立完成支付业务处理的业务系统和灾备系统。 

(3)信息存储要求。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境内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金融信息应在境内存储。



事实上,金融业对外开放已经进入加速期。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将遵循三条原则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一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二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将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三是在开放的同时,要重视防范金融风险,要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 

易纲强调,此前宣布的各项开放措施均在顺利推进,我们已经放开了银行卡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放宽了外资金融服务公司开展信用评级服务的限制,对外商投资征信机构实行国民待遇。 

易纲指出,为促进金融业开放相关工作顺利实施,还将做好配套措施,在扩大金融业开放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在放宽外资准入和业务范围的时候,依然要按照相关法规对各类所有制企业进行一视同仁的审慎监管。 

近日,美国运通发言人称,中国央行通知美国运通公司,将“正式接受”其清算和结算国内银行卡交易的申请。 

运通计划与中国移动支付提供商,连连集团组成合资企业,来共同开展此项业务。接近中央银行的人证实,官员们已经对运通的申请给予了“口头接受”。 

早在2012年,运通就与连连集团合作,为连连电子钱包提供技术,中国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技术来为手机充值并支付账单。运通发言人表示,该公司的战略一直是在中国组建合资企业。 

据全球资料公司的研究,到2020年,中国银行市场将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流通的银行卡数量将从2016年的60亿张增加到90亿张。目前中国有67亿张银行卡在流通中,中国银联有限公司占据90%的市场份额。 

多家美国信用卡公司都在争抢中国市场 

除了美国运通公司之外,多家美国信用卡公司都在争抢中国市场。 

万事达卡公司与三家中国企业成立了合作关系,并向中央银行申请在中国进行信用卡清算和结算交易,但迄今为止还未被接受。 

此外,Visa公司最近撤回并重新提交申请,准备在中国成立一家全资企业。知情人士称,到目前为止该公司的申请还没有被中国银行接受。而Visa也在考虑,如果此举行不通,将与中国银行进行合作,以此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途径。 

去年,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峰会时表示,将进一步开放中国金融市场,给予外资企业“全面快速”的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作为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 

全面开放支付清算市场正在进行中 

“我国将大幅放宽金融业市场准入,欢迎和鼓励外资进入支付清算市场。我国将全面开放支付产业的交易、清算和结算环节,全面放开账户、支付工具和支付系统业务。”去年11月,央行副行长范一飞的讲话言犹在耳。 

经过多年深耕,国内支付和银行卡清算机构发展壮大,支付机构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银行卡清算机构则以银联为代表,且加速国际化业务。 

支付清算市场开放趋势不可阻挡,也在稳步推进。去年6月,央行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今年3月,央行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8〕第7号》(简称“7号文”)。 

由此,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和支付机构得以进入中国。不过据了解,其进入中国仍面临诸多挑战。 

“挑战主要包括:一是申请牌照,二是运营业务。从递交申请材料,到拿到牌照,将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在运营业务方面,外资机构容易‘水土不服’,新兵入场,很多东西需要适应。而且,本土机构实力强大,竞争也比较大。”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表示。 

最大挑战: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 

中国市场毫无疑问颇具诱惑力。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66.93亿张,同比增长9.27%。2017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1494.31亿笔,金额761.6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1%和2.67%,日均4.09亿笔,金额2.09万亿元。 

但外资支付和清算机构进入中国,可预见将面临诸多挑战。业内普遍认为,最大的挑战在于强大的本土机构。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支付和清算机构实力强大,支付宝、微信支付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众多支付机构都无法与之抗衡。 

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支付巨头不仅占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也确如央行所言,一些大型支付机构已经“走出去”面向全球客户提供支付服务。 

比如自2015年起,蚂蚁金服先后通过战略投资和与当地合作伙伴合资等方式推出了海外本地电子钱包。蚂蚁金服目前已进入印度、香港、韩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 

银联也是“一枝独秀” 

在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人士看来,最大的挑战在于强大的银联,这么多年布局,早已根深蒂固,市场优势显著。 

今年两会期间,对于银行卡清算等市场的开放,中国银联董事长葛华勇表示:“我们持积极、欢迎的态度,开放带来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能够促进银联转型发展,形成竞争的动力。” 

“我们更多吸引有跨境需求、高端一些的客户群体,以此差异竞争。”上述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人士坦言。 

此外,《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要求,为保障金融信息安全,境内发行的银行卡在境内使用时,其相关交易处理应当通过境内银行卡清算业务基础设施完成。 

上述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人士表示:“我们的清算业务基础设施都在美国,为了适应本土化要求,必须以中国标准在中国做清算业务基础设施,对我们来说,会增加一些成本。” 

文:支付百科综合自中国证券报任晓、彭扬;21世纪经济报道、谢水旺 


相关标签:
机构
清算
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