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
第三方支付定义及分类
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
它通过与银行的商业合作,以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为基础,向政府、企业、事业单位提供中立的、公正的面向其用户的个性化支付结算与增值服务。
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买方选购商品或服务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款项支付,由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卖家货款到达,卖家即交付货物或服务,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交易完成。所谓的第三方支付即在网上商家和众多银行之间建立起统一连接,实现第三方资金中转和技术保障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支付业务主要分为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以及银行卡收单三个类型,其中网络支付又分为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以及数字电视支付。第三方支付机构想要进从事相关服务都要取得央行颁发的业务牌照。
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
第三方支付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移动支付的占比不断提升。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扫码支付是目前主流模式,未来几年将继续扩大应用范围。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第三方支付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达到32.2万亿元,同比增长90.3,到2017年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54.9万亿元,同比增长44.3%,到2018年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230.4万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将突破达到388.6万亿元。
2013-202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革新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动力,支付行业也是如此。移动设备、二维码技术、指纹识别技术与大数据技术是支付行业的基础设施,使得无现金社会成为可能。
移动设备的覆盖使得支付手段渗入长尾人群,二维码和指纹识别技术给支付的安全提供保障,大数据使得支付更加便捷。
在现在及未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和生物识别将会让无现金社会具备更高价值。生物识别让移动支付突破空间限制,让远程用户识别成为现实,人工智能让移动支付更加了解用户,云计算让移动支付更加快速便捷,区块链让移动支付更加安全可信。
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结构
过去银行卡收单对支付行业交易规模的贡献始终最高,占比大于50%。而2015年之后,随着社交支付的兴起,银行卡的使用频率骤降,这对银行卡收单行业中的传统业务产生了巨大打击,但也随之为古老的银行卡收单业务带来了新的活力。当原本仅用于收单的传统POS升级为智能POS后,即可同时满足卡基(基于银行卡)和账基(基于移动支付账户)支付。智能POS丰富的线下布局,使得他们天生地成为移动支付线下扩张中的良好助力,并为收单业务带来了新的机会,使收单业务与移动支付高度融合,并形成此增彼涨的态势。
2013-2017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结构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扫码支付是目前主流模式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58.5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超300%,达381.9%。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二维码支付市场的爆发,消费者从PC端向移动端的迁移速度加快,到2017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98.7万亿元,增长率为68%。预计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超165万亿元。
2014-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市场监管收紧,收单牌照价值凸显
从历次央行对于牌照续展的结果可以看出,由于第三方支付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央行为了规范市场的发展避免各种乱象甚至违法行为的发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对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进行持续监管,同时对于牌照的续展也将更加谨慎。
银行卡收单增长空间巨大
在银行卡收单市场方面,整体收单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银行卡收单市场的扩大有赖于银行卡保有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