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免密小额支付?1000以下不要密码,恶意扣费“搭便车”

  • 来源: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
  • 发表于: 2018-06-08 17:25:34
  • 责任编辑: ningdi

免密支付的特点是便捷,“快”到无法想象,当然被盗刷、被恶意扣款也时有发生。

来源: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


免密支付的特点是便捷,“快”到无法想象,当然被盗刷、被恶意扣款也时有发生。


无感支付一直备受推崇,只需要简单操作,或者根本都不用操作就可以完成购买的整个流程,包括支付。随着科技的进步,支付手段越来越多样,也越来越便捷,甚至无需输入密码。


小额免密支付也因此应运而生,在越来越猛的无现金支付浪潮冲刷下,毁誉参半的免密支付被越冲越远,一度摇摇晃晃踩在了主流支付服务的最前端。


只是高处不胜寒,被寄予厚望的免密支付,必然要受广大群众的检验,并将不足之处示之于众。


在众多与免密支付相关的盗刷、恶意扣款事件中,民众可能逐渐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免密支付,方便的可能不止用户,服务商自然也是最大的受益人之一,支付时无需密码,只要机器一扫,就完成了支付。对网络支付而言,也是如此。


盗刷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免密支付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不,不,不是首字母缩写和默默祝福一样,和也没有关系。免密支付的特点是便捷,“快”到无法想象。



一旦消费者点击购买或者充值,“反悔是不可能的了,一辈子都不可能反悔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钱被扣走,而自己的手机短信会提醒已经消费的XX元。事后要求退货退款倒是可以,只是又多了桩麻烦事。


为了让支付更方便快捷,原本300元限额的小额免密支付,已经上涨到了1000元的“巨款”。近几天,有部分银行把银行卡小额免密免签支付业务的单笔限额上调至1000元,银行认为原有的单笔300元限额已经无法满足持卡人的支付需求,生效的时间是6月1日。


不过,小额免密支付却无需获得持卡人同意,部分银行默认新发卡开通这项简单便捷的服务,既然方便到极致,也达到了用户无感体验,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除了银行卡,也有不少网络服务与支付平台,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宝等也提供小额免密支付服务,用户在使用账户余额支付时也不用再次输入密码也能完成支付。


不过,这种情况也已经发生改变,央行下发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明确要求,扫码支付支付限额500元,用户需要通过指纹确认或数字密码输入才能完成整个支付流程。


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实际上仅仅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而OTA平台与各类购物网站不受限制。尤其是多个服务平台需要银行卡绑定,开通免密支付后,支付安全风险也时有发生,不免让人担心。


仅就网络支付而言,不少用户也因小额免密支付而盗刷。2016年双十二期间发生苏州群体性支付宝被盗刷事件,受害人11日晚连续有多笔交易记录,消费地远在1400多公里外的广州东莞,而且每笔消费金额大多为1999元。


去年10月份,男子发现偷来的手机已开通免密支付后,开启了疯狂的购物之旅。看来并不是只有女人才爱买买买的。今年4月6日,温州的叶女士被盗刷1万多元,源头竟是卖掉的旧手机里开通了免密支付,也没卸载APP。


POS机盗刷ETC卡的视频也至今还在网上流传。开通免密支付后,交易资金从手机余额或银行账户转移至商户账户实在太快、太方便,而这过程中的保护手段,却聊胜于无。



恶意扣费也能“搭便车”


比起被盗刷,搭上了免密支付便车的恶意扣费,更是令人防不胜防。据山西晚报报道,一位用户使用滴滴快车服务时开通了免密支付,今年5月9日的一次出行预估车费为38元,但最终被多扣了90元,累计支付128元。客服表示,这确实是司机的违规操作,决定把90块钱退还给自己。


此前,央视曾曝光1分钱享受7天会员的陷阱。7天之后,视频网站自动续费,不少用户“被会员”,不仅活动页面默认开通续费,而且只很浅的字体提示如何取消连续包月及停止续费,此外自动续费过程中视频网站不会有任何提醒通知。


就这个角度而言,免密支付正是为平台恶意扣费开了一条绿色通道,直抵资金交易终端。


除了视频网站,其它聊天软件、相亲网站等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免费试用一个月后一直扣款;充值会员之后自动续费等等“花式陷阱”,让人头疼不已。



另外,手机的增值套餐也经常会成为恶意扣费的陷阱。被不明不白办理了各类手机增值业务,其源头可能只是回了条短信或者抢了个红包。免密支付+自动扣费,何止是方便了平台做手脚,根本是敞开了胸怀拥抱良莠不齐的各大平台。


请不要问为什么钱少了会注意不到。既然有人连吃包子误付14万都没发现,那么平台偷偷扣费没被发觉也就不稀奇了。


更何况如果是小额扣费,哪怕被发现,民众也往往不会因为一百多块钱去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去联系沟通,更不会闹到起诉的地步。而因此获利的群体只会更加肆无忌惮,继续对不知情的用户伸出“黑手”。


在众多与免密支付相关的盗刷、恶意扣款事件中,免密支付服务自己也不能只坐着吃瓜看热闹。支付宝有免密支付功能,微信亦然。


微信使用付款码支付不足1000元(特定商户3000元)的消费时,无需密码等交易指令验证。银行卡的“小额免密免签”与“闪付”功能,同样会被设置为默认开通。


另外,据支付宝付款授权服务协议显示,可以授权的特定第三方还包括保险公司。在未及时足额付款时,在保险公司向商户赔付应当支付的款项后,保险公司会对用户享有债权。


也就是说,免密支付还有可能在你余额不足的情况下,“帮助”你形成债权。一些开通免密支付的协议协议写明,可以使用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的扣款渠道,除了账户余额、开通快捷支付功能的银行卡,还包括其他可能的支付方式。



免密支付本来是为了方便消费者和平台更好地进行交易,倘若最后是违规恶意扣款的平台得益良多,只怕支付机构还需要进行反思,而不是协议里的一句“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万事大吉。


实际上,对于一些银行而言,用户是被开通了该项服务协议而不自知。部分银行网点对于如何取消也并不清楚,只能通过客服电话进行操作。经济参考报也指出,在工商银行长春某网点,一位工作人员称“柜台无法关闭该功能,只能拨打客服操作”。


当然,各网络平台的小额免密支付都可以通过对应入口设置关闭。以微信为例,可以选择在微信钱包用选择-【支付中心】-【支付管理】-【自动扣费】即可对已签约项目进行解约。



支付宝也可在【我的】-【支付设置】-【免密支付/自动扣款】,点击对应项目进行解约。(文 / 青青、扁豆)




相关标签:
小额
恶意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