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8年备付金交存比例的不断提高,备付金利息收入依赖程度较高的预付卡机构将难以为继,政策效用更加明显。支付机构必须尽快优化收入结构,将发展着力点聚焦到提高商户受理规模和持卡人服务上,最大限度降低备付金集中存管的影响。
随着2018年备付金交存比例的不断提高,备付金利息收入依赖程度较高的预付卡机构将难以为继,政策效用更加明显。支付机构必须尽快优化收入结构,将发展着力点聚焦到提高商户受理规模和持卡人服务上,最大限度降低备付金集中存管的影响。
央行近日下发通知,决定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逐步提高至100%。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交存制度始于2017年初。2017年4月17日,支付机构首次将客户备付金以20%左右的比例集中交存至存管银行专户。央行后于2017年末发文,要求自2018年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由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也就是说,此次是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建立以来,央行第二次调整交存比例。
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的背后,是近年来许多支付机构挪用资金、信息不透明问题频现,且通过扩大客户备付金规模赚取利息收入,偏离了提供支付服务的主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支付服务市场的无序和混乱。
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非金融机构存款(即支付机构交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达5009.23亿元,前4个月该项数据分别为1237.57亿元、2202.35亿元、3157.52亿元和4995.04亿元。有研究机构分析,根据目前交存比例在50%左右反推,目前支付机构备付金的规模约为1万亿元。
一位业内人士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备付金对支付机构的价值主要有两点,一是银行通道的议价权,二是利息收入。
“像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种巨头已经不靠利息生存了,少了备付金只是缺了一个议价权,但还是有场景优势。”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其他很多利润高的支付公司来说,备付金就是用来赚利息的,最多只有存活期还是买短期理财产品的区别。明年备付金100%集中交存之后,就不存在备付金利息收入了。“目前,交易量超过1000亿元的支付机构可以算是行业前列,交易量低于500亿元或100亿元以下的支付机构很难生存,利息没了自然难上加难。”
不久前在香港成功上市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汇付天下在其披露的招股书中称,其利息收入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2610万元、3830万元和6160万元,同期纯利润分别为-0.076亿元、1.187亿元及1.328亿元。
也就是说,2017年,汇付天下的利息收入在其纯利润中的占比接近50%。该公司目前的市场份额约占2.0%,2015年、2016年、2017年的交易量分别为4486亿元、6419亿元、11400亿元人民币。
根据近期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2017年底,79家机构估算了备付金集中交存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这79家机构累计缴存客户备付金119.96亿元,影响2017年利润总额约1.97亿元。
“备付金100%集中交存后,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业务拓展能力不强的B2B类型支付机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因为这类机构属于通道类型,没有账户体系,所以备付金规模没有那么大。由于通道较短、资金停留时间较短,利息通过规模累计。“如果小的B2B类型支付机构真靠利息存活,那只是政策刺激他们加速业务拓展、转型或倒逼行业优胜劣汰。”
“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利于在非银行支付机构快速发展过程中防范化解资金挪用风险,提高客户备付金业务透明度,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有利于改变非银行支付机构、银行机构之间的关系,为非银行支付机构与银行断直连提供基础支持;有利于引导非银行支付机构回归支付主业,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报告》也指出,随着2018年备付金交存比例的不断提高,备付金利息收入依赖程度较高的预付卡机构将难以为继,政策效用更加明显。支付机构必须尽快优化收入结构,将发展着力点聚焦到提高商户受理规模和持卡人服务上,最大限度降低备付金集中存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