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计划于今年9月正式推出快速支付系统。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所有银行及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均可参与,目前大约有20家银行及8家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计划在首阶段提供实时服务。
特约撰稿 朱丽娜 香港报道
导读
香港金管局计划于今年9月正式推出快速支付系统。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所有银行及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均可参与,目前大约有20家银行及8家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计划在首阶段提供实时服务。
随着境外市场的移动支付战进入白热化,各家公司都在加快布局。
9月10日,银联宣布在香港、澳门地区与6家商业银行正式推出银闪付业务,用户可使用信用卡、借记卡及预付费卡绑定“云闪付”APP,便可使用跨境支付体验。
“银联自2004年进入香港市场,一直积极推动银联卡在香港的本地化业务发展,与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香港推行发卡业务。”银联国际首席执行官蔡剑波在当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并透露目前港澳两地已基本实现银联卡的全覆盖,主流银行累计发行超过1900万张银联卡。
他续称,未来港珠澳大桥通车,跨境巴士将可使用闪付功能,并将拓展更多衣食住行类型各商户,预期年底前二维码支付可覆盖1万个商户。此次合作的6家港澳金融机构有一半来自香港,分别为中银香港、交银香港及主力销售银联卡的非银行机构侨达国际,其余则包括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大西洋银行及广发银行澳门分行。据悉,年底会覆盖至大部分发卡机构。
银联突围移动支付业务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支付宝、微信几乎垄断了线上流量入口,银联迫切希望凭借在线下银行卡收单业务的优势来突围,并通过“银联云闪付”挤进移动支付市场。
中国银联业务部兼云闪付事业部总经理鲁志军透露:“目前银联的移动支付已涵盖公交地铁、医疗健康、公共缴费、超市等不同支付场景,手机闪付业务用户大约5700万,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近1200万POS终端受理。二维码支付的用户数量则近8000万,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50万家商户受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大湾区已有数千间商店可以用云闪付扫码支付,亦可用作生活缴费、跨境巴士付款,银联表示年底前有望逾万间商店开通二维码支付。同时,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多项大型基建项目陆续投入运营,银联也将把握大湾区内居民交通出行的支付需求。
以即将通车的广深港高铁为例,线上12306将支持银联卡外卡(外卡是经由VISA、万事达等国际发卡组织系统进行支付清算的信用卡)购票,线下自动售票机、人工窗口可受理银联卡。珠江客运目前已支持银联闪付乘船,而滴滴出行、神州租车等出行类APP则已支持港澳发行的银联信用卡。
相比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热门移动支付工具,云闪付是目前唯一支持跨境支付的应用程式。用户只需一次下载,便可轻松进行跨境支付。然而,目前支付宝在香港推出了本地版本,用户需要分别下载香港和内地版本,并在不同地域进行切换。 微信支付钱包则内置了切换钱包地区的功能。
同时,港版支付宝及微信钱包在功能上也有所缩水。例如,港版支付宝并没有余额宝功能,微信钱包暂时只能以港币结算,用户不能选择人民币交易。
香港移动支付战正酣
近年来,以内地两大科技巨头支付宝、微信支付为首的各大移动支付运营商在香港的“抢地盘”之战越发激烈。
事实上,微信钱包、支付宝此前纷纷在香港进行了大手笔的营销。为了迎合香港市场的需求,银联此次亦在港澳地区推出各项优惠,港澳居民下载“云闪付”App,在注册后进行第一笔交易,即可获赠88元人民币的红包,香港多个商户将推出“满30立减20”的活动,期望吸引更多的新用户“转会”。
今年2月,WeChat Pay HK对麦当劳每餐超过25港元的订单提供10港元的补贴,并在农历新年期间发放了价值约1000万港元的红包。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仅今年2月份注册用户数目就上升了44%。
去年5月,支付宝正式在香港推出电子钱包。为了迅速在香港电子支付市场中脱颖而出,支付宝选择了一条捷径。去年9月,蚂蚁金服宣布与李嘉诚旗下的长和以各50%的比例组建合营公司,共同运营支付宝HK。上线一年多以来,支付宝香港已经累计超过150万用户,合作商户超过2万家。
这种局势也倒逼曾主导香港本地市场的八达通不断进行变革,于2016年推出O! epay好易畀的移动支付服务,功能和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十分相像,包括线上购物和P2P转账,线下也通过二维码而非八达通机收付款。
香港电子支付已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2016年8月,包括支付宝、WeChat Pay(微信支付)等5个储值支付工具(SVF)持牌人获得首批储值支付牌照。目前,香港共有16个持牌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
根据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香港共有4901万个储值支付工具账户,总交易金额为390亿港元,环比增加0.9%。其中,204亿港元为销售点消费支付,161亿港元为网上消费支付,25亿港元为个人对个人转账。
同时,香港金管局计划于今年9月正式推出快速支付系统。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所有银行及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均可参与,目前大约有20家银行及8家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计划在首阶段提供实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