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末“大考”中,银行除了照例忙着用更高利率的理财和同业存单等产品揽储,以满足存款考核,同时也在更为严厉的合规要求下,令一些业务“急流勇退”。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有银行在去年四季度暂停了个别利润丰厚的业务,还有银行将过往信用卡审批记录调取出来重新核查。业内人士表示,2018年行业仍将面临强监管的“洗礼”,银行需要将增长模式由量向质进行转变,将更多优质资金集中到实体经济上。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末“大考”中,银行除了照例忙着用更高利率的理财和同业存单等产品揽储,以满足存款考核,同时也在更为严厉的合规要求下,令一些业务“急流勇退”。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有银行在去年四季度暂停了个别利润丰厚的业务,还有银行将过往信用卡审批记录调取出来重新核查。业内人士表示,2018年行业仍将面临强监管的“洗礼”,银行需要将增长模式由量向质进行转变,将更多优质资金集中到实体经济上。
消费贷的进与退
银行的年终揽储大战每年末都如约而至,2017年也不例外。和存款一样的是,在业务规模冲时点的关键时刻,不少银行只要额度充足,对贷款也会抱着“多办一笔是一笔”的态度,尤其是那些利率颇高、能为银行带来丰厚回报的贷款项目。
不过,华北地区一家地方银行的内部员工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在2017年最后一个季度,该行却先后缩减甚至“砍掉”部分贷款项目的审批额度。一是国庆假期后,迅速喊停了消费贷,二是对一些正常的企业贷款也从严审核,比如之前有一些企业不具备环保凭证也马马虎虎能混过贷款审核,现在没有环保证一律不予通过,另外对一些入冬后停产的企业,如果有续贷的需求也会谨慎审批。
该行这一态度与此前有明显反转。北京商报记者稍早前了解到,该行2017年前三季度放贷一直偏激进,以消费贷为例,在银监会2017年9月开始严查消费贷“输血”房贷时,最初该行仍不低调,在明知资金用于房贷的情况下也予以放款。“不过能明显感受到监管的严厉,‘十一’之后立即喊停了。”上述员工表示。
做出这个决定,银行或多或少是会有痛感的,因为贷款业务长期以来对银行利润都有很高的贡献度,从前几年息差收窄后银行被倒逼转型就能看出贷款收入的重要性。而在2017年,消费贷这个昔日比重并不高的业务,也一度因银行房贷的步步收紧而火热。央行数据显示,仅2017年前7个月,居民新增短期消费性贷款就达1.06万亿元,超过2016年全年8305亿元新增短期消费性贷款总额。
不只是数字,多方调查显示银行与消费贷的藕断丝连,也能反映出银行对消费贷的难以割舍之情。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商业银行前期在一些贷款审批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原因就是银行有发放贷款的需求。
多业务“忍痛”割舍
而在强监管之下,银行“忍痛”放下的并不仅有个别贷款项目。在2017年临近尾声时,市场传出消息称,受到监管以及债券市场“牛熊转换”因素的影响,不少中小银行委外投资收益不甚理想,压缩委外规模的银行不在少数,甚至有个别城商行理财委外投资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而在2014-2016年,银行委外业务曾高速发展,通过委外业务,银行能把资金由表内转向表外,规避资本充足率以及拨备等监管合规压力,并且在流动性充足但可投资资产有限的约束下,银行大量流动性能借此找到出路。
但2017年,委外市场开始逐渐转冷,直至年底有银行停滞业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委外市场大发展的核心驱动遭到挑战,首要原因就是监管层将银行负债端的同业存单和资产端的同业理财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严防监管套利,同业理财到期不再续发,同业负债被清理,同业套利创造出来的委外资金在“去杠杆”大环境下大量减少。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银行业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比年初分别减少2.6万亿元和2万亿元,为七年来首度收缩。
随着乱象的清理及合规要求的提升,银行在另一些业务上也不再盲目追求规模。北京商报记者从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处了解到,以往到年末银行在信用卡审批数量上也会有考核,每个员工会被分摊一定的任务,为此除了动员亲朋好友外,也不免要去一些办公场所“扫楼”营销。信用卡的刷卡回佣金、分期或提现手续费等虽不起眼,但积少成多,都会为银行带去相当规模的收入。
不过2017年下半年开始该行信用卡审批明显加严,并且还调取了过去几年的审批记录,查找发放环节存在违规情形的卡片,追责到员工。信用卡市场资深研究人士董峥分析称,这也是严监管下银行从过去问题中寻找教训的一个表现。以前银行信用卡进件中不乏一些其他渠道推荐而来的,但目前不少银行都已转变为“业务部门大集中”制度,加上当前风控抓得紧,因此对信用卡审批也会从严。
持续强监管下的出路
对于体量庞大的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各种乱象,整顿清理绝非朝夕就能完成,监管力度的持续性也非常重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均对防控金融风险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年最后一个月亮出的亿元罚单进一步释放了强监管的信号,2018年金融监管不会松懈。
这对银行业而言,可能是场先苦后甜的战役。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虹含表示,长期来看,银行将改变其增长模式,从只注重数量、规模转而重视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从粗放式增长逐步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同时,银行将选择更加优质的金融资产与更加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在金融去杠杆、降同业的大背景下,将有越来越多的银行选择将优质资金集中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建设上,不再依靠资金空转等继往模式,将每一分钱花到刀刃上。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金融监管不断推进,但仍任重道远。在遏制金融乱象的雷霆行动中,以及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等金融监管体系顶层设计逐渐明朗后,如何推进更深层次的金融改革,将是下一步金融监管的着力点。防范金融风险除了靠强监管,更要靠金融改革。以银行业为例,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查整改,操作不合规的现象大大减少,但公司治理、股权结构等深层次问题正在凸显。今后金融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将逐步推进,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严监管后银行业也有望迎来新生。华泰证券大金融团队首席分析师沈娟认为,2017年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和投资风格都实现了转换。在降息周期结束之后,2017年资金面收紧,金融去杠杆工作拉开序幕。2018年是金融去杠杆的落地年,去杠杆政策有利于银行业绩改善,降低投资风险溢价。
北京商报记者 程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