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号称“信用卡余额代偿业务头部公司”的维信金科申请赴港首发(IPO)。该公司注册用户量从2015年末的110万猛增至2017年末的4840万。
近日,号称“信用卡余额代偿业务头部公司”的维信金科申请赴港首发(IPO)。该公司注册用户量从2015年末的110万猛增至2017年末的4840万。
不过,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它的信用卡代偿产品占了公司近六成放贷资金,但盈利却仅占公司利息收入的三成,其中催收、行政费用高企。信用卡余额代偿市场有超过2万亿元的规模预期,吸引了众多互金公司入局,但当前实际的市场规模在323亿元左右,还不足预期的2%。
有业内人士分析,资金成本、风控团队、运营能力是信用卡余额代偿业务的三大竞争门槛。北京一家大型消费金融公司资深风控经理告诉记者,当前,行业内平台多通过银行直联或通道方式获取多元资金,资金成本相差不大;更大的考验来自平台团队和产品,因为今后代偿的资产将更加多样,获客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
挣钱能力未达预期
信用卡余额代偿,就是平台产品帮助持卡用户还信用卡欠款。其最主要的模式是,类似于维信金科这样的平台为持卡人还清信用卡账单余额,持卡人再向平台分期还款并支付手续费用。一般情况下,平台方的费率会略低于银行信用卡18.25%的年化利率。
维信金科旗下产品主要围绕消费信贷提供各类线上金融服务。该公司2017年的收入构成中,贷款撮合服务费约8400万元,净利息收入23.36亿元,占总收入的86.3%。
从2015年到2017年,维信金科贷款发放额分别为35.3亿元、78.7亿元和245.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63.7%。放贷的去向主要有三,信用卡余额代偿、消费信贷、线上至线下信贷。
维信金科的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放贷量抢眼,2015年和2016年分别占比5.1%、43.3%,逐年高速增长。2017年,维信金科放贷总量245.44亿元。其中,信用卡余额代偿贷款达141.69亿元,占比57.7%。
尽管信用卡余额代偿业务收入逐年增长,盈利情况却不理想。2017年,维信金科利息总收入32.55亿元。其中,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利息收入10.12亿元,占比31.1%;线上至线下信贷产品利息收入14.27亿元;消费信贷产品利息收入8.15亿元。
实际上,维信金科自2015年至2017年都呈净亏损,亏损额度分别为3.03亿元、5.65亿元和10亿元;自开业以来,截至2017年12月31日,累计亏损已达19.6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维信金科方面解释,除了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还有持续投资服务、技术研发、持续开展销售和市场推广活动等。据了解,该公司产品注册用户量已从2015年12月31日的110万增长至2017年12月31日的4840万。经营费用上,催收费用、行政费用分别占比高达22.5%、6.7%,分别耗费约6.07亿元和1.82亿元。
市场蛋糕难做大
央行3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5.56万亿元,授信使用率44.54%。生息资产规模(也可视作信用卡代偿业务的最大市场容量),已超过2万亿元。
庞大的市场容量已吸引了萨摩耶金服、随手科技、维信金科、小赢普惠、二三四五、数禾科技等众多玩家入局。不过,这个市场的“蛋糕”却不大。
维信金科方面的数据显示,以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未偿还本金余额计算,前五大市场参与者占国内信用卡余额代偿市场约52.5%;其旗下的维信卡卡贷,以约53亿元在全行业中占比16.4%,居五家之首。这意味着,截至2017年末,国内信用卡余额代偿市场规模在323亿元左右,对比银行间信用卡生息资产超过2万亿元的规模,占比不足2%。
“行业还没有成熟,天花板不够高,水池太小鱼不大。”一位互金观察人士评价,信用卡余额代偿市场预期增量庞大,而且场景更安全、合规性更稳定、可筛选客群、风险可控,但如果行业主流平台都不能获利丰厚,其它平台运营不好就会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