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业绩亮眼,新架构、新动能、新支撑助中国太保转型2.0蓄势启动

  • 来源:中国消费金融网
  • 发表于: 2019-03-27 17:48:00
  • 责任编辑: bianji_pub1

  上市保险公司陆续公布2018年年报,保险业头部企业也逐步交齐全年成绩单。不可否认,2018年,保险业集体深化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佼佼...

  上市保险公司陆续公布2018年年报,保险业头部企业也逐步交齐全年成绩单。不可否认,2018年,保险业集体深化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佼佼者更是面对复杂经营环境实现了稳中有进。以中国太保为例,2018年,中国太保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543.63亿元,其中保险业务收入3218.95亿元,同比增长14.3%。集团净利润达180.19亿元,同比增长22.9%。头部企业的稳健增长,让整个保险业转型、转向更为坚定。而转型初见成果的中国太保,也在2018年持续蓄能,为“战略转型2.0”打下了坚实的“地基”:以“人”为本的新组织架构,为持续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科技赋能+业务协同”的新动能,为深化转型提供稳定持续的增长力;加码保障,发力健康养老,试点先行落地,新业务抓手,让新一轮转型有了强支撑。

  数据优:寿险、财险齐头并进,多项指标超预期

  分业务来看,年报显示,2018年,中国太保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增速逐季回升,全年实现新业务价值271.20亿元,同比增长1.5%,新业务价值率43.7%,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续期业务增速26.2%,推动全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3%,达到2024.14亿元。

  业务收入、新业务价值双双提升的同时,太保寿险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长期保障型新业务首年年化保费达304.99亿元,同比增长7.7%,占比提升7.4个百分点达到49.1%,推动寿险业务剩余边际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5.0%,达2,854.05亿元。

  财险业务方面,2018年,太保财产险业务加强品质管控,综合成本率98.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赔付率56.3%,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42.1%,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业务发展速度、市场份额明显提升。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太保财险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6%,达1192.18亿元;其中,农险市场份额快速提升,非车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9%,占比提升3.5个百分点,达26.2%;农险、责任险、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综合成本率保持良好水平。

  新架构:完善顶层设计,充分激活保险人的能动性

  亮眼的成绩背后,2018年步入“转型2.0”的中国太保,三大助推力也凸显而出。

  传统的保险业,一直以来注重以“人”为本。庞大的组织架构,更关系着一家保险公司的基石保障与效率效能。2018年,中国太保董事会完成新一轮高管布局,积极推进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完善经营层结构,在大幅优化公司管理层年龄和专业结构的同时,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活力,形成集体决策、专业分工的决策机制和管理模式,推动打造强总部、建设强集团。

  与此同时,中国太保集团总部充分发挥“头雁效应”, 以打造“协同价值型”总部为目标,推动完成10 年来首次总部组织架构改革。“人才是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高效匹配每个岗位,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不但为企业前行提供动力,更为企业发展夯实底层保障。

  据了解,2018年,迈入战略转型2.0,中国太保提出“三最一引领”的目标和愿景,对人才工作也提出新要求——“让吃苦的人吃香,让实干的人实惠,让有为的人有位”。在新架构下,战略管理中心、协同发展中心、科技运营中心、投资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等九大中心定位更清晰、边界更明确、抓手更有效,“协同价值型”总部已初具雏形。

  对于人才选用,中国太保形成了一把自己的标尺,即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三要素衡量之下,中国太保通过引进外脑、内部公开选聘等市场化人才选拔机制,一大批年轻、专业人才走上关键管理岗位。与此同时,中国太保积极推动建立业绩导向、市场对标的薪酬绩效管理机制,使各级管理层有压力、有动力、有激励、有约束。顶层设计的新变化,让人才能动性充分调动,随之,中国太保从上而下,从内而外,都呈现出更为健康、高效的组织动力。而这一变化,让传统保险业,也可实现“大象起舞”,以更具热情、前沿、效率、效能的工作状态,为新一轮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新动能:“业务协同+科技赋能”双轮驱动,助转型深化加速

  当然,保险保障主业的持续推进,不断为上亿存量客户提供综合、优质保险服务,也成为中国太保2018年蓄能的动作之一。在此方面,2018年,中国太保开启双轮作战模式:持续深化协同作战,深度挖掘客户价值,保险产品交叉开发、保险业务交叉销售,形成业务闭环的同时,也成功多元化满足消费者保险需求;与此同时,牢抓风口,紧跟前沿,强化科技赋能,创新项目多点开花的同时,科技让保险服务更具速度、温度。

  细分来看,2018年,中国太保积极实施“双百”工程。通过“百家大客户生态圈” 建设,整合集团内各方资源,明确团体客户分类,推进团体客户服务与价值挖掘,形成具备跨子公司产品营销与服务能力的专业团队与综合金融服务模式;通过“百个交叉销售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寿销车的科技赋能,激发终端活力,2018年,来自寿险营销员的车险交叉销售收入达到86.42亿元,同比增长14.3%。

  产品协同方面,太保安联积极研发短期医疗险产品,与寿险长险组合,丰富完善客户保障计划;与产险协同开发多款产品,产险个人健康险18年保费规模同比增速达到107.3%。通过与产寿险公司的紧密协同合作,健康管理服务的客户人数达到1200多万人,健康管理服务的集团客户渗透率达到9.64%。

  此外,太保产险与安信农险顺利完成融合,推进农险业务快速发展,开创了业内农业保险发展新模式。安信农险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通过联合集团下各板块内外的金融保险资源,为上海金山区、光明集团、上海农商行等大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协同作战,让中国太保优势凸显,2018年,借助集团化优势,中国太保成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唯一财产保险支持企业,为各国参展客商提供总保额350亿的全方位风险保障,用“有温度”的专业服务为进博会保驾护航。

  科技赋能方面,2018年,中国太保持续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创新项目多点开花。完成集团统一门户“太平洋保险”APP上线及运营,为向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险服务和跨版块业务协同建立了基础。重点围绕客户足迹,积极推动数字化应用创新,人工智能保险顾问“阿尔法保险”访问量已突破650万人次。

  此外,创新探索,让中国太保在某些方面成功引领行业。例如,基于语音交互、图像识别等技术,中国太保寿险“灵犀”系列机器人可实现多场景保险服务。“灵犀一号”目前已成功入驻上海8家医 院,满足客户现场快速理赔,以及导医咨询、门诊挂号等公共医疗服务需求;“灵犀二号”现已在41家分公司柜面上线,提供承保、理赔、给付、续期缴费、保单查询、客户信息变更等多项智能保险服务。中国太保产险开发语音情绪识别系统“听风者”,提升反欺诈能力,产品入选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推出业内首个保险公司自主搭建并投入使用的保险车联网大数据平台——“太好保”监控平台,可针对司机不安全驾驶行为进行实时预警和有效管控,成为帮助客户“科技减损”的智能风控平台,也有效提升了团车业务品质管理水平。

  新支撑:践行完善养老第三支柱,“太保服务”外延扩围

  2018年,保险业集体转型的同时,养老、健康产业的加速布局,也成为方向之一。确实,养老健康产业与保险业天然高度契合。老龄化趋势的加速,也让“健康中国”“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等国家战略加速推进。

  首先,2018年,养老第三支柱实现双突破,税延养老险和养老目标基金试点相继落地。中国太保在多版块、多部门协力推进下,签出我国首张个人税延养老保险保单,全年实现试点地区市场份额领先,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

  养老目标基金方面,2018年5月,中国太保正式入主国联安基金后,国联安基金公募管理规模已实现翻番,旗下多只主动权益与债券基金相继成立,国联安安享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混合FOF获批。

  助力完善养老第三支柱的同时,中国太保还积极打造“中国养老社区2.0”,明确新的养老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汲取同行经验之下,中国太保在投资端,快速投资布局一系列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的养老社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管理、高质量服务”的目标要求,欲将“太保家园”打造成为“中国养老社区2.0”的引领者。

  据年报显示,目前,中国太保首个养老社区——成都国际颐养社区项目已经动工开建,上海、大理等地项目积极推进;“太保家园”养老示范体验中心已完成建设并即将开业。未来,中国太保还将通过开发与养老社区入住及相关服务挂钩的保险产品,打造“专属保险产品+高端养老社区+优质专业服务”的新型业务模式,为中高端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抓紧未来趋势,中国太保加速发掘养老健康产业与保险业的融合闭环,并在服务国家战略、紧抓未来长尾机会同时,找到了业务增长的新支撑。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正如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在致辞中所说,转型,是一场硬仗,也必须是一场胜仗!如今,有着新架构、新动能、新支撑的中国太保,经历2018年的努力之后,将不断汲取蓄能池能量,在转型2.0的前行之路上,稳健前行。

相关标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