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报告:消费金融占境内贷款比重去年10月达6.3%
清华报告:消费金融占境内贷款比重去年10月达6.3%
新京报讯(记者 陈鹏)1月18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等发布《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仅消费金融部分,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
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攀升至8.45万亿元
据悉,此次报告调研涵盖了全国30个省份的109个城市,其中包含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三线、四线城市,调研涉及获批的金融公司、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网贷代理平台等50家各种类型的消费信贷提供商,共计1169份样本。
报告显示,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以往三驾马车主要依靠投资,而现在则转向消费驱动。从核算角度看,2018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正在不断改变。80后、90后已逐渐成为主要消费人群,新兴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更加超前。
在此背景下,当期现金已无法满足人们消费需求,而传统借贷业务又格外看重资产。消费金融公司凭借审核快、授信灵活等特点满足了消费者的即时与潜在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短期消费贷款已由2004年的1253亿元增长至2018年9月的8.23万亿元,增长近66倍,而同期中长期消费贷款仅增长15倍。
报告称,由于居民中长期贷款多由房贷或车贷组成,因此短期贷款更能反映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由 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 2018年10月的84537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以来,与中长期消费贷款变化曲线逐渐平缓相比,短期消费贷款比重仍保持上升态势,说明在金融业整体去杠杆背景下,消费金融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也是过去一年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开展或转型消费金融业务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家电消费占比达26%
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等“网红”消费金融产品背后的互联网公司、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网络小贷公司,共同组成了主体多元的消费金融市场。报告显示,从市场主体看,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09年的4家增至目前的23家。23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主要出资代表还是传统商业银行,这一方面是传统商业银行挖掘消费金融领域的做法,也有捷信消费金融等外资背景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14年银监会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开展异地业务以来,各家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将产品和服务向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甚至乡村下沉,拓展城乡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消费信贷的用途较为宽泛,满足了消费者在各个方面的消费需求。比重方面,买家电占比为26%,教育培训、旅游、家庭装修和非车交通工具比重分别为16.4%、10%、13.6%和7.8%。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很好,2019年的关键字是“变”,消费金融相关政策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方向性的调整。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消费贷款中房贷和车贷等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优势大力拓展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的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使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在整体消费贷款中比例大幅上升,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