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消费金融巨头的场景争夺战

  • 来源:洞察网
  • 发表于: 2019-01-21 15:06:17
  • 责任编辑: ningdi

进入2019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为全国人民送上了大礼包,却也引发了各方社会参与者之间的博弈。

进入2019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为全国人民送上了大礼包,却也引发了各方社会参与者之间的博弈。

今天我们暂且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不谈,先聊一聊新个税法实施背后的深意。

01消费经济主导作用日渐确立

不久前,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时隔两年之后,这次会议再次提出“稳定总需求”,这也向市场传递了政策以“稳”为主的信号。

事实上,在新旧经济发展换档之际,当前中国投资掣肘于大基建投资边际效用递减,而出口受国外经济下滑的影响,同时叠加中美贸易摩擦,投资和出口都将面临不确定性因素。

消费作为内需主力,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越了投资和进口,消费无疑将成为逆周期调节的首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作出“我国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后潜力更大”的重要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积极扩大内需的效果正在呈现,消费无论是占GDP的比重还是对GDP的贡献率日渐提升,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近五年来,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48.8%、59.7%、64.6%和58.8%,连续四年超过投资贡献率,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日渐确立。

受益于我国人口及城市结构红利、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主力转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消费市场正在经历第三次消费升级,消费需求正从物质满足向精神满足升级转变。

但由于国民收入分配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政府、企业、居民收入分配依然存在较大失衡,基尼系数依然居高不下,从而限制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

因此,通过一系列举措来提振国内消费,改善消费环境势在必行。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以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就是题中之义。

02 消费金融“质量齐升”

众所周知,消费需求的升级,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近几年,服务消费升级的主体日趋多样,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服务领域逐渐延伸,有力地助推了消费的升级。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报告》,互联网金融放贷规模由2013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4万亿元,2017年同比增速更是高达904%。但截至2017年底,中国居民消费信贷只有约8万亿,还是远低于按揭30多万亿的规模。

在此背景之下,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鼓励发展消费金融,目的就是将消费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起到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消费升级。

特别是去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满足升级型消费的金融需求”。

有业内人士预计,到2020年,消费信贷将达到10万亿级以上的规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而嗅觉灵敏的人早已觉察到了消费升级所潜藏的巨大机会,参与主体也日渐增多,如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电商平台以及P2P网贷等。

过去的2018年,在强监管、结构性去杠杆、回归本源的大环境下,消费金融市场终于摆脱了“非正规军”的冲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逐步向规模与质量并重转换。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9月29日,共有24家涉足消费金融领域的公司公布2018上半年经营业绩,有19家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占总数的82.61%,这19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总计近58亿元。其中有15家上半年净利润在5亿元以内。

据最新消息显示,海尔消费金融2018年利润总额达2.1亿,实现三倍速增长,并保持连续四年盈利,累计注册用户破1000万,单日新增用户最高达100万。事实上,从2015年以来海尔消费金融已经连续四年实现盈利,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少数实现连续四年盈利的公司。

而持续的盈利也成为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基础动力。按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来源有: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境内同业拆借;经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同业拆借作为融资渠道之一,消费金融公司须连续盈利两年,才可获得准入资格。海尔消费金融早在2017年就进入同业拆借市场。

实际上,目前获准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消费金融公司并不多,仅海尔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以及招联消费金融等6家企业。

另外,随着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业绩稳步提升,其增资需求也愈发凸显。据媒体统计,截至12月初,有10家消费金融公司在2018年拟增资或完成增资,其中包括中邮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等。

这一方面体现了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一片向好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消费金融市场的激烈程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优势凸显,在增资之后市场规模将急速扩张,市场集中度持续走高,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成为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

03未来的场景争夺战

近年来,金融服务主体紧贴居民各类消费生活场景,不断延伸服务领域,拓宽产品体系。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可见,这些行业将受到更多政策的支持,同样也将成为消费金融市场争夺的焦点。

市场人士认为,除了风控等金融科技领域的竞争,未来消费金融行业竞争将集中在场景和效率,而银行需思考切入个人信贷、下沉生态圈的底线与时间点,电商系、分期平台等非持牌系需思考合理切入金融业务的尺度,只有持牌系所需思考的为消金行业的本质问题。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在场景和效率上,持牌系抢滩明显。

作为产业系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海尔消费金融一直是场景金融的先锋代表,其核心业务主要是依托股东资源和渠道深度布局家电、家居场景,同时链接教育、保险、医美等一共八大场景,形成围绕家庭生活的全场景布局,其金融服务网点已覆盖至二三线城市及乡镇。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一视财经:“开业以来我们不断加大在场景金融、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因为我们坚信场景金融是将金融服务提供给有需要的人的最佳途径,金融科技是场景金融发展的核心动力。以“场景生态化”为出发点,我们目前已布局了家电、家居、教育、医美、保险等八大用户消费场景,及社区、出行、保险、母婴四大社群。

据悉,海尔消费金融场景类资产已经占总规模的40%。未来,其也将始终聚焦于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消费需求,围绕从毕业后初入社会的成人教育,到组建家庭后的家电、装修、家居、医美,再到晋升父母后的教育、出行、家庭保险等环节,通过链接消费场景上下游资源,打造场景生态,为用户提供全流程的定制化金融服务。

04科技场景化优势凸显

以科技驱动、用户体验至上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展越来越快,但是墨守成规、传统模式来经营的消费金融公司开始发展受阻,行业或将开启新一波的洗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防范消费金融风险、引领行业发展的“利器”是金融科技。

过去一年,消费金融行业持续加大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和建设。海尔消费金融2018年成立了创新研发中心,以反欺诈和信用评估两个维度开展深入理论研究和成果应用,在整合内外数据资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计量统计、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知识图谱、深度学习、强化学习以及软系统方法等,探索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进行有效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并结合实际业务特点,研发部署了覆盖贷前、贷中和贷后的全流程风控体系,实现风控的自动化、智能化,以有效降低欺诈和信用风险。同时研发部署了智能客服、智能催收等系统,在降低了成本的同时提升了运营效率。

作为国内首家产融结合模式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海尔消费金融自成立之初,就决心走一条自主科技系统建设之路,这既是落实信息安全策略的需要,也是切实降低服务成本、应对海量用户需求,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的需要。

目前,海尔消费金融已经自主获得16个软件著作权,建立完善的信息科技系统,不断地利用大数据深度学习,通过科技能力降低边际服务的成本,以覆盖更广的人群,提高效率、实现更低的交易成本和产品价格,以及更低的风险,从而形成普惠化产品技术架构、场景化系统、高效运营体系、轻资产运作的核心能力,达到用户体验和通过率、违约率、收益率的动态平衡。

据海尔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9年要实现科技引领平台发展,实现科技驱动场景模式迭代和用户体验迭代。同时公司将原风险管理部调整为风险增值中心,2019年将实现从风险管理向风险经营、风险增值转型,让风险成为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大数据及金融科技的赋能,实现风控数字化。


相关标签:
争夺战
巨头
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