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监管对“影子银行”体系消费信贷的打击和非银贷款机构的严格监管,消费信贷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持续下降。
本报记者 辛继召 深圳报道
随着监管对“影子银行”体系消费信贷的打击和非银贷款机构的严格监管,消费信贷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持续下降。
根据评级公司惠誉1月23日发布的报告,由于监管政策的变化,2018年无抵押消费信贷ABS发行量较2017年出现30%的下滑。此类ABS由2017年的162只产品、总金额4470亿元,下降至2018年的113只产品、总金额2980亿元,企业、非银贷款公司及小额信贷公司贡献了大部分跌幅。
其中,消费贷款类ABS发行集中在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巨头身上,现金贷类ABS发行主要是蚂蚁借呗,增速明显回落。此外,小微企业贷款、委托贷款类ABS发行规模在上半年几乎为零。2018年,ABS发行总额约3.7万亿元,同比增长40%。但是,交易所市场中,以委托贷款、小额贷款、信托贷款为基础资产的ABS分别发行11.06亿元、1723.12亿元、585.18亿元,分别减少81%、38.6%、29.7%。
究其原因,一是流动性充裕,二是监管政策趋严。
一位华南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该行发行信用类贷款ABS,主要是由于总行的资金转移定价比较高,导致资金成本还不如从公开市场募集便宜。特别是信用卡类资产,因为资产端定价较高,远高于一般的银行贷款,如果交易规模、代偿余额快速增长,负债端压力比较大,需要从总行拆借资金,“成本有时在5个点以上”。
“银行当前主要的难题是资产荒,去年流动性比较充裕,信贷额度其实也不紧张,企业贷款ABS发行实际上和贷款发放呈现正相关,贷款需求下降,相应的ABS也就增速放缓。”另一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与现金贷、小贷等监管趋紧有关。2017年以来,ABS监管更为严格,私募ABS、信托受益权ABS和委托贷款类ABS,以及小贷公司ABS,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交易所发行规模。
根据惠誉数据,2015年末至2018年上半年,非银消费贷款额翻了一番,达到3万亿元,占家庭债务总额的6%。但是,大部分增长发生在收紧监管环境之前。监管机构还提高了对小额贷款机构的资本金要求。由于大部分ABS交易的贷款机构也充当交易的服务商,资本金要求提高将降低服务商因资本压力导致的服务质量下降或资产回收中断风险。
惠誉认为,对贷款机构设置的高准入门槛及防范违规行为的监管措施趋严,有助于培育健康的无抵押消费贷款市场。许多非正规贷款机构已退出市场,实力较为强大的贷款机构则对业务做出调整,以确保符合新规要求,并降低合规要求严格的现金贷业务比重。例如,蚂蚁金服已为其两家小额贷款子公司大额增资,并缩减了现金贷产品“借呗”的规模。其资产证券化发行量也自2017年的2660亿元下降至2018年的1660亿元。
对于现有的证券化资产池而言,零售客户信贷减少将对资产质量形成压力,原因是部分信用状况较弱的借款人以前可能会依赖互联网信贷工具来偿还其他债务。
惠誉认为,2018年,伴随着对无抵押贷款提供商的监管收紧,入池的汽车抵押贷款的表现出现轻微恶化。同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数据显示,该年度消费者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逾期率也略有上浮。与拥有较强承保能力及风控措施的汽车金融公司相比,无抵押消费贷款公司更容易受到市场条件变化的影响,并且通常会产生更高的违约率,因此,它们会收取更高的利率以对冲这些风险。
惠誉预计,长期而言,监管趋严可支持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的表现,2019年非银消费信贷将恢复增长。尽管如此,由于政府不会放弃加强监管及遏制行业风险的总体目标,其强劲反弹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