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风控模型未来前景是广阔的,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助于实现各类信息的完整程度、可信程度的大幅提升,帮助保理商对贸易背景合理性进行判断并对交易流程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推动保理业务向高效率、低成本、低风险的方向发展。
他穿着一件漂亮整洁的白衬杉,三步并做两步走,从走廊的另一端向我们这个方向迎上来。
由于外面的炎热,当中车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杨走到我们面前时,我们甚至感到有一股凉风拂过。
在拐角处,映入眼帘的是一行写有中车商业保理字样的斩新的办公区。我和随行的记者便一同跟着王晓杨到了他的凉爽的办公间。
中国中车承继了中国北车、中国南车的全部业务和资产,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高端装备供应商。
它是亮丽的中国名片,是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
“中车保理在2016年5月成立,虽然成立只有3年多的时间,但作为中车集团旗下中车金控全资子公司的中车保理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公司规模快速增长,累计为中车供应链提供超百亿的金融支持。我们是一支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乐于开放的队伍。”
我们刚刚坐定,王晓杨就开口介绍起来。
虽然他介绍自已是两年前才从外部空降过来,负责中车保理业务的,但显然,这两年已经让他对中车产业链的特性和链条上的金融需求十分清晰、熟络。
王晓杨没有按着记者的提纲顺序回答问题,一开口便有感而发。
最近,**财富和**证券在供应链上的踩雷事件,在业内引起不小轰动。我们和王晓杨的交谈也就从这个话题开始。
“虽然每个暴雷事件都有自己的风险点,但是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些普遍的本质。”他说,投向供应链金融的资金都需要在供应链上找到合适的标的,前几年因为能承受高成本、长周期的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其他行业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缺失、及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这种集中的优质资产还比较容易找到。但近两年房地产行业发展速度是放缓的,各行各业的核心企业也是纷纷建立自己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这类第三方企业通过资管计划、私募股权基金从市场募得高成本资金,即不具备资金成本优势,也不具备供应链场景优势。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理论上该类基于核心企业信用的集中资产对于他们,是很难获取到的。而向核心企业远端供应链渗透转型,就又存在着分散度高导致的运营成本高企问题、远端小微企业数字化程度低导致的风控难做的问题、资金的高回报要求与供应链的低成本要求之间的矛盾问题、及信托和资管计划的刚兑传统与资产的风险偏好变化之间得矛盾问题。这些问题都促使了经理人在操盘过程中面临艰难选择,也促使风险事件的难以避免。从这类第三方供应链金融企业来看,真的要重新审视发展方向,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整或转型,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说起供应链金融的风控,现在主流的还是依赖银行传统风控模型,虽然数字化、量化的风控模型不断的被提及,但是在应用层面仍然十分有限。这与科技发展水平和数据共享水平密不可分。
数字化的风控模型未来前景是广阔的,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助于实现各类信息的完整程度、可信程度的大幅提升,帮助保理商对贸易背景合理性进行判断并对交易流程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推动保理业务向高效率、低成本、低风险的方向发展。
正因如此,中车保理也始终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王晓杨认为,做保理业务需要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立足自己熟悉的领域,要在持续的宏观研究中解决市场风险,在产品风控逻辑的设计中解决掉信用风险、在不断地完善三流合一的信息化建设中解决掉操作风险,来保障企业安全、稳定、良性发展。
聚焦“三流”合一,要解决四大痛点
中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但由于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供应链的买卖关系是多级次的小微企业给核心企业链式供货,核心企业对小微企业链式账期付款。于是国家通过核心企业信用在供应链上传导实现流动性的精准投放,来解决小微企业资金不足、投资能力欠缺和发展后劲不足的难题。
这些提供给中小企业的资金,就如同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血液,流淌在中小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从采购开始到生产运营、从人才招募到技术提升、从扩大产能到战略并购等等,使其更有可能得到能力的提升、效率的提升、规模的扩大、成本的下行、利润的增加、发展模块的壮大。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其实就是解决供应链金融当中的信息如何高效对称问题,王晓杨认为就是解决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高效合一的问题。而在解决供应链“三流”高效合一问题的过程中,目前存在着四个痛点。
首先是信用难以穿透。产业链是链式的交易,意味着参与方是多层次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多方去响应、认同同一个逻辑和价值,本身就很复杂。
核心企业信用可以传递到上游一级供应商,但是再上一级的信用就很难覆盖到,也就是说供应链金融服务难以覆盖长尾中小企业。目前看部分银行推出的大商票拆小商票和一些平台基于核心企业信用开立的可流转信用证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支持的流动性还比较有限。
第二个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弱。任何一个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需要培养一种原来所没有的数字模型引导力。也就是说大部分中小企业并不知道什么数据有用、如何建立数据库、如何使数据可信,来帮助自己实现低成本融资。
“这个时候我觉得会涌现出一些平台去服务、引导中小企业,不断丰富其数字化程度,充分链接数据端口,打破数据孤岛。 来满足“三流”高效合一。
第三个就是核心企业动力不足问题。供应链金融中企业性质多种多样、治理结构不尽相同、权力分配千差万别,多层次的参与方如何被激励的问题也非常关键,各参与方应该从交易中得到什么?怎么得到?这个诉求是复杂的、是多元的。其中最主要矛盾的是供应链中核心企业或核心企业的权利部门在提供数据和权属确认上的服务后,得到的利益不直观、不具象,导致没有动力去满足“三流”高效合一。
第四个是大数据应用水平偏低。现在市场上关于企业的数据也是有很多,但我认为大数据真正的广泛应用还需要时间,目前就数据真实性的判断的难度还比较大,成本比较高。但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各服务方的积极参与,不久的将来数据将变得更加可信,风控模型也会变得更加精准有效。
通过以上四方面的发展,即供应链上更多级次的供应商会得到核心企业的信用的支持;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更加透明;各大核心企业和各参与方的驱动力得到大幅改善;大数据在风控领域提供效率和降低成本的作用。行业将走向更健康、更高效的未来。
行业政策法规亟待完善
通过CFEC发布的中国商业保理发展报告中的数据,可以了解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2018年,全球保理业务量2.76万亿欧元,对GDP的渗透率3.64%,较上一年上升0.2个百分点,特别是全球最为成熟的欧洲市场,保理业务对经济的渗透率已超过10%。而中国保理业务量为1.2万亿元,对GDP的渗透率1.3%远低于全球、欧洲等国家的水平。这反映出中国供应链金融业务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保理行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在供应链金融或保理业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丞待完善。供应链金融可以说是在保理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但是我国在保理业务领域没有设立专门的法律制度。这导致在行业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当然再去年底,全国人大传来好消息,民法典合同篇有望设立保理合同专章,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第二批商业保理团体标准正式进入起草阶段。另外,对于目前各地对保理业的管理现状具体建议有两点:
第一个建议监管机构要把保理企业分层看待,单一标准会导致一些专注金融服务的、背景良好的保理公司付出额外的、巨大的运营成本代价,这无疑对于行业和社会是资源浪费。 例如针对有同质化特征或性质的企业归类监管(央企、知名大型民营企业)。第二个建议是关于息税凭证抵税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来降低保理企业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在政策领域,对供应链金融很好的一点是鼓励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ABS是比较受行业欢迎的。这一点从行业数据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18年保理行业ABS新发行规模达到1454亿元,是2017年的2.5倍。供应链资产证券化具备四个优势:第一,证券化拓宽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第二,证券化具备出表功能,资产证券化完成了从企业整体信用基础向资产信用基础的转化,降低资产负债率。第三,证券化把非标资产变成了标准化资产。第四,资产证券化规范了整个业务流程,具有风险隔离的效果,有助于市场风险防范。
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破局行业发展
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和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破局行业发展,目前信息化程度无疑是在飞速的提升,而区块链技术在应用层面仍存在一些丞待解决的问题。王晓杨说,中车保理非常重视区块链等技术在业务方面的应用,在未来的发展趋势里,大家已经看到了这个机会,会涌现出同时具备数据资源和资金能力的大企业花精力去做这些方面的研究,一旦实现突破将给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变革。
区块链技术若广泛应用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将大大降低交易过程中的欺诈风险和追溯数据真实性的成本,使金融效率大幅提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能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对参与主体激励的问题,解决其接入数据的动力驱动。使“三流”高效合一成为可能。
相比于欧洲乃至世界保理行业的发展,中国保理人任重而道远,但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强调金融机构必须脱虚向实的政策指引下,他认为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空间巨大,可以说前景十分广阔,十分有信心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