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存款集中缴存到了最后期限,随着备付金的利润蛋糕消失,支付机构分化加剧,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也将改变,支付行业迎来洗牌期。
1月14日,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存款集中缴存到了最后期限,随着备付金的利润蛋糕消失,支付机构分化加剧,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也将改变,支付行业迎来洗牌期。
近期,有不少关于央行准备修改存管办法的说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对备付金管理,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从前几年的情况来看,备付金存放在商业银行,确实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个情况,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对这个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201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网联公司已经正式投入了运行,为做好这项工作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今年1月14日备付金将全部交存到人民银行。为此,需要对现有的备付金管理办法做出一些修改,相关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在距离“大限”还有一周的时候,支付巨头如蚂蚁金服、微信尚未全部完成,而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拉卡拉、合利宝、百付宝三家机构宣布已经提前完成备付金100%集中交存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平安旗下支付公司壹钱包也于1月3日完成了备付金100%集中上缴。有报道称,支付机构在去年11月、12月的上缴力度,陡然增大。央行的数据显示,不是此前部分研报预料的“年底突破万亿”,已上缴至央行手里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在11月底就达到了1.24万亿。也就是说,截止至上缴备付金的最后一个月末(即2018年末),这一数据还将继续扩容。随着备付金集中存管、断直连等监管政策的持续推进,支付行业必然会有一段行业阵痛期,但这也推动行业向更为纵深的科技服务方向的转变。
此前,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随着断直连和备付金集中存管的落地,支付行业监管重点将从合规整改转向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上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升行业盈利水平或成为监管的着力点。一方面,在继续强化对无牌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的基础上,对零费率拓展商户、套码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予以重点关注;另一方面,备付金集中存管之后,支付机构与银行进入费率重新定价阶段,也需要监管机构予以重点关注,避免因银行费率提升加剧支付机构盈利困局。
支付机构备付金监管进程
2013年6月,央行发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要求将客户备付金在银行专业存款账户存放;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客户备付金账户应开立在央行或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
2017年1月,央行印发《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比例为20%,最终实现全部备付金集中存管;
2017年6月,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新增“非金融机构存款”项目,即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款;
2017年8月,央行印发《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要求“断直连”;
2017年12月,央行发布《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要求支付机构2018年4月备付金交存比例达到50%;
2018年6月,央行下发《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2018年11月,央行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在商业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