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将成为银行零售业务二次转型的主要发力点。作者认为,2019年内整体的信用卡及零售端的风险将下降。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模式国际上的信用...
信用卡将成为银行零售业务二次转型的主要发力点。作者认为,2019年内整体的信用卡及零售端的风险将下降。
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模式
国际上的信用卡按照收入结构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以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和以商户回佣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
根据发卡机构不同的业务运作模式,又可以再将其分成三类:以摩根大通等大型综合银行为代表的“传统模式”,以第一资本为代表的模式以及以美国运通为代表的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根据其业务发展特点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全国性银行信用卡模式和区域性银行信用卡模式。
全国性银行信用卡的业务模式与国际上的传统模式大致相同,基本遵循从量到质的发展规律,而区域性商业银行由于在发卡规模受到较大的限制,则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体量虽小,却也小有可为。
信用卡业务收入来源和成本构成
通过解构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成本和收入端,我们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模式。
1、收入端
其一、显性收益:主要指银行通过信用卡获得的直接盈利,主要包括:利息收入,年费收入,商户回佣收入,提现手续费,惩罚性费用以及增值服务收入。
(1)利息收入:包括循环信贷利息和预借现金利息两部分,我国银行年化利率普遍在12.775%至18.25%之间。一般而言,信用卡刷卡消费均享有一定的免息期(从20天到56天不等),但如果持卡人不能及时清偿全部透支款项就必须为这部分透支额支付高额利息;而提现不享受免息期待遇,从提现之日起就需要向银行支付利息。
(2)商户回佣收入:持卡人在特约商户刷卡消费,特约商户需要将消费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给发卡机构。刷卡消费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促进了特约商户的销售,且信贷风险完全由银行承担,因此特约商户需按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向银行返点。
我国商户回佣收入增长时间由发卡机构、收单机构、清算机构按7:2:1分成,“96费改”后,收单机构服务费改为市场调节价、发卡行服务费和清算机构网络服务费分别改为不高于0.45%、不高于0.065%的政府指导价,导致回佣率有所下降。
(3)年费收入:是发卡机构因持卡人持有并使用信用卡而按年收取的基本服务费用,它独立于信用额度、贷款费用与交易费用,属于固定费用。年费是发卡机构在信用卡业务发展初期的一项重要收入,属于传统三大收入来源,但是随着信用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扩大客户群纷纷推出免年费活动,导致年费收入比重在逐步降低。
(4)提现手续费:银行对持卡人向银行预借现金的行为收取的费用,用以覆盖取现风险,一般采取按笔收取的方式。
(5)惩罚性收入:如果持卡人违规使用信用卡,发卡机构有权按照信用卡领用合约向持卡人收取惩罚性费用,如超限费、滞纳金。
(6)增值服务收入:指发卡机构根据客户需要为持卡人提供的超出常规服务范围的服务,或者采用超出常规的服务方法提供的服务从而获得的收入,种类繁多,如调单费、挂失费、交叉销售、网上商城等。
其二、隐性收益:主要是指信用卡业务给银行带来的额外收益,包括锁定账户和资金、协同推进其他公、私业务等。
(1)锁定账户和资金:这是最重要的隐性收益。比如有一家商户使用银行信用卡来进货,而且安装了银行的POS机给顾客刷卡收款,同时开通普通商户分期(客户买东西可以直接刷卡分期付款)、积分消费等增值业务,那么商户的经营过程也将是银行扩充账户、归集资金的过程。
第一,扩充账户:商户使用POS机收款,则必须开立结算账户,而这作为第一步,为银行业务扩展留下空间。此外,对于个人客户,信用卡也是零售营销的突破口,通过信用卡优惠和便利,与客户建立初步联系。
第二,资金归集:商户若利用信用卡进货,就可避免动用原有存款资金,减少存款流出,如果直接刷借记卡,资金就可能被划转到他行。此外,如果借记卡绑定还款,则直接实现透支金额向存款的转换。如果下游采购商通过POS机支付货款,也可实现将他行资金归集到自己行。
(2)协同推进其他公、私业务(交叉销售比):银行可以利用信用卡的一些功能,为其他业务提供支持,比如某行的随薪通跨行还款业务、柜面POS机购买理财产品业务、银医通系统等等(各类交叉的应用他行都有)。同时,信用卡的推出也丰富了银行的产品库,能够增加客户的粘性。
(3)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信用卡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资产支持证券类的金融产品。它以信用卡的应收账款为基础,将那些不能及时变现以及流动性比较低的应收账款进行分割、转移,然后以一些特殊的经济结构为载体,以他们的资金作为信用担保来进行,加强资金债券流动性的一种手段或者过程。其目的在于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资金条件来加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2、成本端
(1)资金成本:信用卡信贷资金来源于储户存款、资本市场上的借款以及少量自有资本,银行需要为这部分资金支付利息,因此信用卡业务的资金成本主要是储户的存款利息。另外,如果将这部分资金投向其他地方,则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即存在机会成本,这是资金成本的另一主要构成。资金成本是信用卡业务最主要的成本。
(2)营销和运营成本:包括支持信用卡的各种系统和设施摊销成本、营销费用、制卡费、广告费、存量客户维护费、客户服务费等。
(3)坏账成本和欺诈损失:信用卡属于无担保、无指定用途小额信贷工具,风险主要来自于持卡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一旦持卡人经济状况恶化或恶意透支就可能形成坏账,这部分损失最终要由发卡机构来负担,故形成银行的坏账成本。
后者主要是申领人可能用虚假信息申请信用卡,恶意透支后造成损失,而这部分损失最终会形成坏账,从而欺诈损失也可归为坏账成本的一部分。
3、信用卡收入来源的案例:招商银行
信用卡业务收入结构
1、中美信用卡业务收入结构比较:
根据银联数据披露,分期手续费和利息收入为我国银行信用卡主要收入来源,所占比例分别达到35.49%和31.10%,分期手续费收入占比超过利息收入,为信用卡第一收入来源;回佣收入占比15.29%,违约金占比13.56%,年费占比3.70%。
与美国整体信用卡收入结构差异较大的为取现手续费和惩罚性收费,我国取现手续费占比仅0.59%,美国达4%;惩罚性收费占比我国为13.56%,美国为8%。
2、部分上市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情况
根据已披露的部分银行数据,2018年上半年,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整体有较大提升。全国性银行中,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上半年信用卡业务收入超250亿元;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发展快速,同比增速均超四成。区域性银行中,仅上半年,广州农商、杭州银行和江西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就突破1亿元;江西银行、无锡农商和吴江农商也增长明显,同比增幅均超过40%。
目前我国上市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情况
近几年,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实质性突破,对传统的银行业务产生巨大影响。以银联云闪付为代表的实体卡片虚拟化、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账户替代化趋势也让市场怀疑前沿科技是否会对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实现“降维打击”。
根据央行2018年8月20日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第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38亿张,环比增长4.17%。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0.46张。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3.98万亿元,环比增长6.40%;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6.26万亿元,环比增长7.83%。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19万元,授信使用率844.76%。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56.67亿元,环比增长6.35%,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1%,占比较上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选择部分上市银行披露数据作为样本,从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信用卡交易额、信用卡贷款余额、信用卡业务带动零售业务发展这四个代表性指标来看,中国信用卡市场空间仍较为广阔,为业内零售业务发力重点。
1、信用卡发卡规模
截至2018年H1,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累计发卡量突破亿级,信用卡行业保持高速增长。从信用卡存量规模来看,工商银行位居榜首,累计发卡量15600万张,2018年上半年新增发卡量1300万张;建设银行以11542万张的累计发卡量位居第二,其2018年上半年新增发卡量为849万张;招商银行跻身前三,其信用卡规模为11444万张,今年上半年新增发卡量为1421万张。
除招商银行外,信用卡存量领军者仍以传统五大行为主,其中中行规模为10372万张,农行规模为9333万张。区域性银行中,上海银行遥遥领先,截至2018年前二季度,累计发行信用卡631万张。从同比来看,浙商银行高速增长,同期增长94%,兴业银行(47%)、中信银行(40%)和浦发银行(35%)也表现突出,上半年新增发卡量分别为559万张、863万张和562万张。
2、信用卡交易额
2018年上半年,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交易额(消费额)均突破1万亿元。上半年,招商银行信用卡交易额达到18192亿元,位列第一;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以14660亿元和14500亿元的交易额(消费额)位居第二和第三。
浙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追赶势头强劲,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71%、90%、66%和64%。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银行信用卡交易额(消费额)同比增幅大于发卡量同比增幅,银行更加注重客户的深度经营和精细化管理。
3、信用卡透支余额
截至2018年上半年,在全国性银行中,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信用卡透支余额规模突破5000亿元,交通银行接近五千亿,达到4978亿元。其中,建设银行排名最高,其信用卡透支余额为6313亿元;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紧随其后,信用卡透支余额分别为5793亿元和5121亿元;浙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和华夏银行在信用卡透支余额方面较年初增长显著,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较年初减少2%。
在区域性银行中,南京银行透支余额同比增速达到75%,哈尔滨银行和贵阳银行同比增幅超过五成,分别为69%和57%,天津银行、郑州银行和上海银行同比增长显著,分别为44%、43%和42%。
4、信用卡业务推动银行零售发展
信用卡在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使其成为各家银行向零售业务转型的主要发力点。2018年上半年,我国信用卡业务收入占个人零售信贷份额整体较年初均有所增长,由于区域性银行起步发展较晚,信用卡业务收入占个人零售信贷份额与全国性银行差距较大。
大部分全国性银行信用卡业务在个人零售信贷占比超过20%,其中,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和光大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对其个人零售信贷贡献超过35%。区域性银行中,信用卡业务对个人零售信贷贡献超过一成的只有贵阳银行和上海银行。
目前我国上市银行信用卡的资产质量
1、信用卡不良余额情况
截至2018年上半年,大部分银行不良余额较年初均有增长。全国性银行中,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和平安银行披露的信用卡不良余额(交行披露数据为减值贷款)较年初增长超过10%,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余额(中国银行披露数据为减值贷款)较年初有所下降,分别降低0.4%和9.3%。
区域性银行中,江西银行和郑州银行信用卡不良余额增长将近一倍,锦州银行、上海银行和天津银行信用卡不良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了41.18%、22.55%和14.20%,盛京银行和九台农商则下降了15.67%和98%。
2、信用卡不良率情况
整体来看,在国内信用风险较为敏感的大形势下,2018年上半年银行信用卡整体风险较2017年有所攀升,全国性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不良率较年初水平有所下降。但总体来看信用卡行业风险仍处于可控水平。
中信银行2018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率为0.98%,在业内最低。浦发银行2018H不良贷款率较2017年上升26个BP,与其近两年信用卡业务急速扩张有关。
业内领跑者
1、招商银行:顺“市”而为,积极转型
2003-2007:一次转型,聚焦零售业务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2003年至2007年,中国GDP增速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经济向好的宏观环境下,招商银行敏锐察觉到零售业务的市场机会,把握风口,积极发展个人业务。
2008-2013:二次转型,从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经济进入下行通道。同年,招商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达2.77%,同比提高85个BP。面对新的宏观形势,招行对信用卡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五年多的“跑马圈地”,招行向集约化转型,将其信用卡客户群结构分成高端客户、钻石客户、金葵花客户、金卡客户和普通客户五类进行管理,针对客户不同需求设计多种类信用卡。
2014年-至今:三次转型,连接互联网,轻渠道获客
在该时期,互联网金融强势崛起,面对金融科技对传统业务带来的冲击,招商银行借力打力,开启互联网转型道路,全方位布局信用卡流量入口,搭建覆盖信用卡生命周期线上平台,实现信用卡从功能型向智能型的转变。
2、浦发银行:异军突起,后来居上
2004-2014:受制于人,上下求索
2004年,浦发银行建立信用卡中心,并与花旗银行战略合作推出与国际接轨的信用卡,但是自发卡起,浦发银行始终使用花旗国际卡中心的信用卡业务处理系统,所有的客户数据都存放于花旗新加坡数据处理中心,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公司金融主权,丧失了大量客户信息。
因此,自发展信用卡将近10年期间,浦发银行在信用卡上取得的业绩成果一直表现平平。自2008年进行信用卡系统数据回迁后,浦发银行也开启了探索发展信用卡业务的道路,为后来的厚积薄发贡献了力量。
2015-至今:借力金融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
十年求索再加上公司积极顺应了新一轮的信息技术变革,浦发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这个时期发展迅猛,从无名小卒跃居到业内第一梯队。资源的沉淀整合、数字化平台和移动端渠道的建立,让公司的信用卡业绩大放异彩。
3、中信银行:细分客群,战略清晰
2002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中信在深圳成立,2003年和2004年中信分别发行STAR VISA和STAR MASTERCARD信用卡。纵观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它始终坚持客群分类,将“白领菁英、跨境人士、幸福老人、优雅女性、企业领袖”定位为公司重点客群。在其他银行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粗放经营之时,中信银行就已经通过细分市场和差异化经营在信用卡业务上取得显著竞争优势。
4、交通银行:战略合作,共存共赢
2004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投资了近17亿美元,收购了交通银行19.9%股权,成为交行的战略投资者。同年,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正式宣布成立,标志着交通银行和汇丰银行战略合作关系的真正开始。交行在国内的多个分支机构的广大渠道与汇丰在世界各地绵密的银行网络系统,为这个中外合资推出的信用卡带来双重优势。
与早年浦发银行所不同的是,太平洋信用卡引入汇丰银行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但由本行独立核算的信用卡中心负责信用卡业务的经营管理;并且,在交行和汇丰的合作中,双方也一直秉承“共存共赢”的合作理念。尽管交行信用卡发行较晚,且面临国内信用卡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但依托国际化、综合化平台的优势和世界性、创新型的目光,让交行冲出重围,在信用卡业务取得不俗表现。
国际经验,从美国信用卡发展史看中国
初创期:从商业信用到银行信用
在美国20世纪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信用卡的早期形态孕育成形:各零售商为增强客户粘性、扩大优质客户群,纷纷发展出带有赊购商品、到期付款和折价优惠功能的购物券或记账卡。到了1950年,第一家商业信用卡公司——美食俱乐部出现,它向客户提供带有记账消费功能的大莱卡;几年后,美国运通公司个人卡诞生,将商业信用卡的使用范围从餐饮扩张到旅游、娱乐等其他领域。
而此时,银行信用卡才刚刚开始发展。作为初创期的典型代表,美洲银行于1958年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与传统的商业信用卡不同,它对信用卡的功能进行了革新,增加向消费者提供滚动信贷的服务,成为当时美国信用卡市场中少有的扭亏转赢的银行。
发展期:实现规模扩张,以量补价
20世纪70至80年代,美国信用卡业务取得了较大发展,银行信用卡已经成为主要的消费信贷工具。由于消费信贷单笔交易额低,而信用卡经营成本极高,促使了发卡机构积极扩大客户规模,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经营成本实现盈利。
一方面,银行需要开拓国内乃至国际大众市场,吸引广大客户群;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引进电子技术,实现后台自动化处理流程和大规模经营。以美国花旗银行为例,除了原来的万事达卡客户,它还通过大量投放征购信积极抢占VISA卡客户;另一方面,花旗银行通过引进信息科技和技术设备,改革传统手工业务操作模式,实现高效的后台运作,完美对接消费信贷业务。
成熟期:市场饱和,向纵深发展
面对不断被压缩的信用卡利润空间,业内兼并重组大潮涌起。为了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发卡行需要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和对顾客群体的精细化管理。在此间,许多新的信用卡产品被孕育而出。例如,聚焦在次信用市场上的有抵押信用卡、允许非成员将标志印在卡上的认同卡、通过回扣或奖励功能吸引顾客的联名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与美国信用卡发展历程中明显不同的是我国信用卡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我国信用卡的发展方式。首先,有别于美国信用卡在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环境下诞生,我国目前的商业信用水平仍不发达,而且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大部分居民仍秉持“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
其次,与美国信用卡“个人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的发展方式不同,我国信用卡的发起力量和主力军为银行,信用卡业内的竞争也集中表现在银行间的竞争。尽管存在一些明显差异,但我国信用卡行业经过了多年的“跑马圈地”后,仍然可以借鉴和学习后期美国信用卡行业的发展经验。
追求差异化精细化经营。粗放经营的时代已经过去,片面追求信用卡发卡规模在带来“僵尸卡片”的同时,拉高了企业的不良贷款率,造成很多潜在风险。大数据时代下,银行更能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对客户实现精准营销,对客户的价值和风险进行分层,从而实现更高效益。
手机APP是否能够全面替代信用卡?不能,共存
1、招行零售3.0:将用手机APP替代银行卡
银行业正逐步从“卡时代”向“App时代”跃迁。招商银行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精准预判并提早布局智能手机带来的场景大迁徙。2015年,提出并实施“移动优先”策略,打造“招商银行”、“掌上生活”两大App。2018年8月,又对这两个APP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新增更多地智能模块和新功能。经过4年多的努力,目前招行两大App已经是连接用户最主要的载体和零售经营平台。
按照零售业务发展的脉络,招行正在加快从零售2.0向零售3.0的迈进。20世纪90年代,招行推出“一卡通”,引领中国银行业从存折时代进入银行卡时代,开启了零售金融转型的1.0时代;21世纪前10年,招行抓住中国居民家庭资产快速增长的机遇,以AUM代替储蓄存款为核心指标,搭建财富管理经营体系,重点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加财富管理,引领零售金融进入2.0时代。
2018年下半年,招行提出正式迈向零售金融3.0,实施App优先策略,以MAU为“北极星”指标,通过“内建平台、外拓场景、流量经营”,全面推进零售数字化转型,构建全产品、全渠道、全客群服务体系。手机APP将逐步替代银行卡,包括信用卡,这是招行转型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未来在推进零售3.0方面重点的关注点:
一是加快推动App取代卡片,实现服务生态对交易产品的替代。北极星指标转变为“MAU”,APP上客户活跃度度成为重点关注的指标。
二是推动零售各业务线经营向数字化平台迁移,通过强化数字化平台职能,向零售各业务线赋能,让各业务线在数字化平台上更好地生长。也就是零售业务全部上线,借助APP来提供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同时也可以获得对公零售各类客户的前端后端数据,挖掘客户的信息和需求,更好服务客户。
三是加强线上经营的力量,以组织文化的进化来适应服务生态的进化。搭建金融生态,构建金融生态圈。
按照招行的这种战略,预计在这个战略期内,招行信用卡和银行卡估计是最找消失,招行预计的会最早进入无卡运营银行,同时也将在零售业务上最早实现轻运营,成本最低,收益最大。但是这个过程我们预计的至少也需要5年的时间。
2、银行卡和手机APP的差别?
在不知道何为互联网的情形下,银行卡应运而生,成为线下业务的创新产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了线上业务,银行推出了O2O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当时还没手机APP。2015年后,手机APP出现,银行各类业务才开始更深入向APP端迁移。而零售业务先行,手机APP在零售业务端得到全面的使用。
我们认为:技术更迭带来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和创新。在线上化金融业务有了支付结算的需求后,银行卡和手机APP关联,便捷度大幅提升;随着APP场景丰富,手机APP使用更加频繁;只有手机APP完全可以替代线下银行营业网点时,线下的银行卡才会逐步下线。
尽管如此,银行卡和手机APP依然存在诸多的差别。
其一、服务的业务类型不同。银行卡主要是线下的,同线下的金融服务直接关联;而手机APP主要是线上的,同线上的金融服务直接关联。
其二、服务的维度不同。银行卡主要是一维的服务,没有服务场景;而手机APP是多维的服务,多场景使用,同时场景又在不断增加和丰富。
其三、叠加的零售业务维度有别。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可以获得客户收入、日常流水等信息,从而可以叠加上其他零售服务,获得对应的潜在的增值收益。
而手机APP场景无边界,能够增加的场景多,从而可以从消费场景中获得客户的画像更饱满,能够对应叠加的零售服务就会更加,比如:智能化理财产品推荐、出国金融服务、其他投资服务、互动交流增值服务等。
其四、客户身份不同,银行服务方式有差别。银行卡的持有人属于银行的客户,而手机APP的使用者是银行手机APP的用户。两种称谓的差别导致银行两类完全不同的服务理念。
其五、客户区分度不同。银行卡一般都按照客户的资产规模来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分别:普通卡、银卡、金卡、贵宾卡等,对应的服务有差别。而手机APP能够按照客户年龄、行为、场景、渠道等多维度区分客户,从而客户分层更加细致,可以提宫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其六、开放程度不同。银行卡是相对封闭的一个系统,归各家银行所有。而手机APP是相对开放的系统,银行端,可以链接上其它银行的银行卡,服务端,众多的场景都可以纳入其中。
3、手机APP不能全面替代银行卡
正是因为如此多的不同,手机APP不能全面替代银行卡。手机APP是升级版,客户服务的优化版,但是不能全面替代银行卡。主要原因是:
其一、线下业务依然是业务的主要阵地。正如零售1.0和零售2.0发展阶段,银行卡和银行存折都是并存的;尤其是取现功能只能够线下。
其二、信用卡的授信功能必须存在,从而信用卡的概念会存在,银行卡也会存在。
其三、支付结算基本功能必须有,银行卡发挥这种功能。
其四、不是所有的消费场景都能够线上化,比如:旅游、看病就医等这类需要亲身体验消费产品,从而银行卡依然有存在的。
我们认为:银行卡和手机银行APP只是服务客户的媒介,各司其职,并非替代。分开时,各美其美;结合时,相得益彰。
4、手机APP替代银行卡是客户选择的结果还是银行推动的结果?
如果最终手机APP全面替代银行卡,我们预计大概率是银行推动的结果。
各家银行都有手机APP,而场景的丰富和服务功能的累积都是银行在推动,只有当场景和金融服务完全雷同营业网点,那才会逐步的实现手机APP替代银行卡。而这个过程是银行为主的。客户是不会主动选择到底是用银行卡还是用手机APP的,或者只用其中之一。
零售业务为主的银行才会将确立APP优先的战略,才会主动发力,而对公业务为主的银行,战略定位和推进力度有限,进度缓慢。
19年内,信用卡风险是会降低还是会提高?会降低
18年,由于共债风险、信用卡的风险敞口暴露,部分银行信用卡的不良率开始回升,比如:平安银行17/18年信用卡的不良率分别为1.18%/1.32%,不良率回升14个bp。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在18年对信用卡的信贷投放也做出调整,比如:招行和浦发在18年控制信用卡贷款的增量,招行在18年减少了信用卡业务方面贷款的增量,而浦发银行在信用卡上的贷款新增额度也在减少。
19年信用卡的不良率是否会继续回升?即零售端的不良率是否会继续回升?我们认为这块风险将会有改善。因为,目前大量资金回流银行体系内部。主要原因是两个方面。
其一、体系外的资金在流回到银行体系内部。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推进,影子银行治理后,表外的资金会回留到银行体系内部;而且随着P2P爆雷,这部分资金也会部分回流到银行体系内部。
其二、居民的储蓄率在提高。居民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不佳,消费支出在下降,从而储蓄率在提高,这也将导致部分资金回流到银行体系内部。随着资金回流,居民储蓄率增加,居民偿债能力在提高,同时透支行为受到抑制,整体的零售端的风险将下降。
来源:互联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