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消费金融的五年「跋涉」:重塑与新生

  • 来源:中国消费金融网
  • 发表于: 2021-12-28 16:48:17
  • 责任编辑: lixuezhen

随着「数字化」能力成为金融业竞争的焦点,深厚的场景与数据积累是厚积薄发的基础,也是机构建设「护城河」的关键。

2021年,中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已经来到第12个年头。期间,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由最初的4家试点公司发展到目前的30家,他们在中国信贷服务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复盘来看,整个行业发展有几个关键节点。仅以监管部门批筹的公司数量计算,2014年、2016年和2020年是消金「大年」,尤其是2016年,当年新增批筹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达到7家,这一记录至今也未被超越。

 

image.png

 

其中,2014年是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分水岭」,这一年,在线借贷搭上了移动互联网的顺风车,进入了高速增长的繁荣期。2020年则是一次「触底反弹」,消费金融行业在经历了监管整肃与疫情洗礼之后开始重新出发。

 

而2016年既是消费金融公司新增数量最多的一年,也是消费金融市场增速接近顶峰的一年。随之而来的是市场和监管环境的巨变,这一时期开业的公司不仅没赶上市场爆发期的红利,反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不过,也正是这种压力,让这一批公司有了更强大的发展韧性。没有捷径,所以需要建立起更强大的核心能力。

 

刚刚迎来五周年的中原消费金融就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案例——通过模式、技术与战略的协同在消费金融市场里实现了「红海」突围。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诞生于河南的中原消费金融已经为全国1333万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累计放款量达到1351亿,累计放款超过4322万笔,整体业绩表现已经超过许多成立时间更早的同业。

 

眼下,随着消费金融行业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行业发展愈发规范,金融数字化不断提速,ESG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议题,在业务增长之外,消费金融服务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和外延。

 

一场不同于以往的消费金融竞速,也已经悄然拉开帷幕。

 

一、增长「黑马」

 

过去五年,消费金融行业的整体增速从顶峰逐渐回落,各细分赛道上的头部玩家也都放缓了发展脚步,维持高速增长之于整个行业而言都并非易事。

 

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是,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过去五年,国内消费金融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增速从2017年的超过100%降低至2020年的5%。

 

image.png

 

 

这是整个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缩影。一方面,监管政策持续收紧狂飙突进的「唯规模论」时代成为过去;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利期走向尾声,获客、留客也变得更加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原消费金融无疑是消金市场上的一匹增长「黑马」。

 

根据中原消费金融年报数据,从客户规模来看,过去五年,中原消费金融累计服务的客户增长10倍,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客户数达535.16万;而以信贷规模计算,中原消费金融的在贷余额从2017年的31亿增长至去年底的193亿,连续三年同比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image.png

 

对于消费金融行业而言,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跃进」其实并不难,但要维持五年的稳定增长对模式的选择和战略执行能力才是更为关键的因素

 

从中原消费金融的发展来看,精细化」运营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

 

在起步之初,中原消费金融将目标客户锁定在了「共债度」低的次优客群,主要包括高校毕业生、年轻家庭、农民等。这种客户细分策略在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错位发展」的同时,也为之后稳定的风险表现奠定了基础。

 

尤其是在自建场景、构建流量入口方面,相较于当时许多消费金融公司选择作为「资金通道」与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自建场景虽然投入的成本更高、投资回报时间更长,但是能够在更长周期里创造价值。

 

此外,中原消费金融也是较早以二类户为载体进入第三方支付体系、以低成本创造产品高频次使用场景的市场参与者。

 

信贷并不是一个高频行为,这是许多金融机构甚至大型商业银行都备受困扰的一点,也是他们布局场景合作、构建生态圈的原因。而从中原消费金融的业务表现来看,2020年,在疫情带来的冲击之下,其新增放款笔数超过1800万笔,展现出了获客与活客的强大优势。

 

二、科技「底座」

 

当然,业务的稳健增长不只依赖于前端服务,中后台能力、「扎实」的科技底座才是向上生长的根基。随着「数字化」能力成为金融业竞争的焦点,深厚的场景与数据积累是厚积薄发的基础,也是机构建设「护城河」的关键。

 

在这一点上,疫情是最好的「试金石」,也是最强大的「催化剂」。

 

疫情爆发当下,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被彻底打破,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服、交易与风控系统承压,科技「底座」是否稳固、敏捷能力是否过硬在疫情考验下一览无余。

 

而在「后疫情时代」,客户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消费行为进一步向线上迁移,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圈层化趋势明显,消费金融的服务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向更加细分的场景和圈层渗透。

 

麦肯锡在《打造六大能力抓住未来五年消费金融增长机遇》报告中提到,坚定加速线上化布局,多点融入端到端客户旅程,为客户提供泛金融解决方案是消费金融公司的「制胜之道」。

 

此外,随着市场收缩、消费放缓成为「新常态」,监管也在持续推动行业合规与利率下行,尤其是持牌机构更是受到最为严格的利率约束。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商业可持续,只能依托数字化能力,以更精细化的运营手段降低成本、提升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LTV)。

 

从这个角度来看,正是这些「冰山之下」的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满足消费金融公司多目标、多线程、动态变化之下的快速迭代需求。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以中原消费金融为例,为了推动数字化战略落地,他们在前期的数据准备阶段投入颇多:建设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台和AI中台,构建起支撑高吞吐、高并发、成本低的一体化数据架构,并对各类数据统计口径进行标准化治理。

 

为了给业务提供更好的支撑,2018年下半年,中原消费金融启动「新核心」项目,目标是建立「平台化、微服务化、能够支持原生云架构,在大数据上实现数据服务中台化」。

 

到2020年年中,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上线投产,其应用性能通过业务服务拆分提升了6倍,日业务承载量由40万件升级至300万件。尤其在敏捷能力上,开发测试环境采用Docker容器技术,部署时间从过去的3天缩短到至1小时……

 

今年以来,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监管细则的出台,数据的采集与使用受到了更加严格的限制。但对于持牌机构而言,明确的监管红线与使用准则其实反向推动了数据使用的效率。

 

随着机构对于用户了解的不断深入,线上金融服务也将由被动的产品和功提供向主动的需求响应进化。过去一段时间,中原消费金融公司也成立了专门的科学决策部,将数字化能力应用于不同业务板块,为业务落地提供支持。

 

比如在精细化运营方面,智能SaaS BI系统可以自动监控经营情况并进行智能化预警;在模型管理和测算方面,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产品和用户反馈的变化,避免人工更新带来的误差和延迟,实现测算结果的精确与优化。

 

此外,今年9月,中原消费金融新一代信贷业务系统项目顺利通过《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持续交付3级评估,是消金行业第一家通过持续交付3级评估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相比于地处一线城市的同业,中原消费金融在人才储备方面不占优势。但从员工结构来看,其金融科技人才占比超过员工总数的50%,在岗的500多名员工中,80%以上员工拥有北、上、广、深的工作经历,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9岁。

 

人才的流动本身也是衡量一家公司发展,甚至整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维度。

 

三、ESG之路

 

未来,消费金融行业将向何处去?这是整个市场都在关注的问题。

 

有观点认为,监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信号——2020年底,央行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成熟,它在社会经济与居民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麦肯锡在前述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整体规模将翻番,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不是单纯的快与慢的问题,其未来走向建立在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上。

 

今年初中原消费金融推出「7天无理由还款」服务,即用户首次借款可享有一次相关权益的使用权,在借款后的7天内提前还款,公司不收取任何费用。

 

以过往的行业发展经验来看,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因为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收费前置是消费金融行业实现盈利的必要条件。

 

但从结果来看,这项服务不仅没有伤害中原消费金融的成长性,反而加速了其成长。截至202110月底,中原消费金融共为超过150万用户提供了该服务,共有40000多名用户使用了该权益。

 

在「乱象丛生」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尝试本身是重塑市场认知的一次好的尝试,也是从产品结构层面切入,逐步培养公众对理性借贷的认知的一个过程。

 

事实上,「7天无理由还款」服务所折射出的,是消费金融公司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从客户需求与社会责任的视角出发,重塑产品与服务。

 

就在不久前,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商业也强调了个人金融的ESG理念。

 

对于个人金融服务,特别是个贷而言,支持个人消费者的绿色行为,以收定支、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提供影响个人财务健康性的融资,这些都属于ESG的范畴。

 

此外,按照「十四五」规划的要求,金融业也必须在普惠等方面承担起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只有真正把合适的贷款发放给合适的用户,才能真正实现其「再分配」的价值,推动「共同服务」目标的实现

 

随着消费金融服务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这场金融「长跑」还远未到达终点新的竞速才刚刚开始。

相关标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