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付之家网获悉,人民银行已经向各银行以及支付机构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银发[2017]281号)。此次文件距离217号文的下发仅相隔一个月时间,显然监管层有自己的考量。
曾有一个段子,小偷把楼下便利店的支付条码换成自己的,每天在家默默的收钱,直到月底店主结款才发现。网友纷纷留言,惊呼现如今做小偷都需要掌握高科技,更感叹条码支付早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条码支付便捷的场景、低廉的成本,让各机构争前恐后、趋之若鹜。但在条码支付异常火爆的同时,市场的无序竞争、机构的违规操作、不法分子的攻击诈骗等问题时有发生。直至今天,条码支付的相关规范终于发布了,可谓是恰逢其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成为十分流行的移动支付方式之一。如今,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人们无论吃饭、唱歌、打车,还是便利店购物,在结账时只要掏出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完成付款,省时省力。不过,条码支付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相关规定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支付领域中便捷与风险往往紧密相连,条码支付迎来明确的制度规范,将在保证广大普通用户享受移动支付便捷的同时,让大家的“钱袋子”更加安全。
货币是商品或服务的支付手段,是古已有之的发明。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出土文物考证,我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货币的国家,货币起源至少有四千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方孔钱,甚至到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交子”,我国的货币文化和商业文明源远流长。
“买买买”,已成了不少人网络生活的重要部分。中国银联日前发布的《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男性网络消费力首超女性,外卖订单和游戏相关虚拟物品的使用比例上升,是促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从线下实体消费,到网上实物类消费,再到水电气等“指尖上的城市公共服务”,移动支付覆盖的人群和支付场景越来越广,也让支付风险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话题。
2017年,二马不断引起刷屏风暴。一方面,从隔空斗嘴到乌镇风云,二马博弈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一大热议话题,甚至比娱乐圈新闻还要劲爆;另一方面,业务尚有交集的二马时刻挥师南下北上,战场上的缠斗也在所难免,兵戎之声不绝于耳。
在我国金融市场中,中国银联地位显赫。它除了是国内唯一一家特许的银行卡清算组织,还是一个业务线庞大的支付帝国。不过对中国银联来说,其地位已开始受到挑战。一方面,官方此前明确要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我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另一方面,一个叫网联的机构于去年8月设立,被外界称为“线上银联”。
春节将至,微信与支付宝的红包大战再一次硝烟不断。然而,今年的这场对决于往年有些不同,作为国字头的移动支付巨头中国银联“云闪付”也加入了春节红包营销,这使得战势一下从二龙争霸到三国鼎立,激烈异常。